这是佛陀9种德行,又称佛陀9号。在北传佛教中把如来也加入其中,叫做佛陀10号。 明行足是一个,善逝是一个。 大部分的书籍都是翻译为明行足,善逝。
「明行足」的说明(Vijjā-carana-sampanno):
「明行足」就是智慧和德行兼备的意思。但这不只是指世间的智慧和德行,主要是指能导向解脱的终极智慧和德行。这究竟的智慧-明,就是三明:(1)宿命明(2)天眼明(3)漏尽(灭尽烦恼)明。前两项是看到自己和众生生生世世轮回的真实现象,完全证知了「业行」、「因缘」和「果报」的密切关系,第三项则是证得灭尽烦恼的独特智慧。至於德行-行,主要是能防护诸根之门的「戒行律仪」和摧毁五下分结的「色界四禅定」。
在台湾有些大师终生讲经说法不懈,赢得「舌灿莲花」的美誉;有些终生从事著述,煌煌巨著如行云流水般的畅顺;他们看来「辩才无碍」、「智慧犀利」,也赢得世人「佛学权威」、「佛学泰斗」甚至「圣僧」的美誉。不过,他们有些人曾公开地或私下地坦承,自己很遗憾并未能持守比丘227戒,或者自己并未修习禅定。因为没有「戒德」和「定力」的支撑,到头来这些智慧也都偏离了解脱的究竟智,即使他已经传述了「正法律」,却像锅子里的汤瓢一般,只把美味分送到别人的碗里去,自己一点也尝不到「法」和「律」的滋味。像这样不具备德行的智慧还是空虚的。
另外有些大师则终生奉献於慈善事业,盖医院、建学校、救灾难、济贫困、做环保…宛如救苦救难的观音化身,令世人呕歌赞颂不已。这种伟大的世间博爱情操,当然是值得世人感动、敬佩的「德行」。但是,作为佛陀的僧伽则有更神圣的「德行」要去完成。佛陀的德行不止是物质世间的,他的特性在於导向「铲除内在的烦恼」和获得「内明的解脱」。他关心世间有情-不但包括人类,还有各层次的天神乃至众生,其重点在於「心灵的安乐乃至解脱」。身体的疾苦,灾难的肆虐,战争的残酷,贫困的煎熬,环保的恶化…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痛苦,在家人当然也应该关怀赞助,而一般善心人士、社会慈善机构或其他宗教团体也都可以把救济的工作做得很好。惟有贪、瞋、痴的痛苦,旷劫以来从未停歇地折磨、蹂躏著世间有情,也惟有世尊兼具智慧的慈悲德行才足以救度。然而,由这些慈善大师们的言行看来,显然并未奉行世尊的「正法律」,也难以称之为僧伽。不了解解脱的究竟智,使得他们伟大的德行也只能长期停滞於世间层次,殊可叹息!
不过上述两种大师多少对於世间的苦难还是有所贡献。另外有一种大师则是连世间基本的「德行」、「智慧」都没有,他们位高权重,号称方丈长老,一副道貌岸然神圣不可侵犯的模样,却是言行不一,外表好像慈悲智慧兼具,其实只是在经营观光事业、传播事业、灵骨塔生意、经忏超渡、连锁分院、养生医疗、山医命卜、有机蔬果…藉以谋取名望、赚取利润而已。更有甚者,私底下竟与女弟子闹出绯闻,令世人耻笑!
对修行人而言,要具备世间的智慧和德行尚且不容易。有人满腹经论,口若悬河,著作等身,却用以欺世盗名,迷惑众生乃至诈财骗色;有人心怀慈悲,乐善好施,急公好义,却终生奉行著非法非律的教导,满足於素食清口、钟鼓木鱼、梵呗唱诵、经忏法会、拜山拜经、记数弥陀、灌顶结印、印心持咒…等。若要同时具备世间和超越世间的智慧和德行-「明行足」是何其稀有,多麼难能可贵的人格特质!
善逝 (SUGATO) 的说明:
(1) 杂阿含经(舍利弗相应第二经)
阎浮车:「…云何名为世间善逝?」
舍利弗:「…若贪欲已尽,无余断知;瞋恚、愚痴、已尽,无余断知,是名善逝。」
注:此「善逝(原巴利语sugata是善逝的复数,sugato为单数)」早期汉译为「善断」。断什麼呢?见下列对应的巴利英译内容就知道了,原来是如砍断多罗(棕梠)树干一般地,把贪瞋痴的根都砍断了,永不再生。。
(2) 相应部第38相应第3经(Ven Bodhi译)
Jambukhadaka:"….Who are the Sugata (fortunate ones) in the world?"
Sariputta:" …Those for whom lust, hatred, and delusion have been abandoned, cut off at the root, made like palm stumps, obliterated so that they are no more subject to future arising; they are the sugata (fortunate ones) in the world."
(3) Ven. Bodhi 译为 fortunate one (吉 祥 者)
(4) Ven. Thanissaro 译为 well-gone (善 去 )
(5) Ven. Nanamoli 译为 sublime one (尊 贵 者)
(5) Mr. Maurice Walshe 译为 well-farer (善 旅 者)
(6) 汉译南传大藏经中有部份译为「善到」
(7) 大乘祖师龙树译为「善去」,去到涅盘之处。其英译则为gone to good destination.
事实上,这destination(目的地 )是巴利文的sugati 并非sugata 或sugato。而上述吉祥者、善去、尊贵者、善旅者、善到,似乎都不是贴切的翻译。虽然清净道论上也有「善妙处行-亦即在不死的涅盘中行,故为善逝。」的说法,但它引述更早期的「大义疏」则提到「在阿罗汉所断的烦恼,那些烦恼便不再转回来,故为善逝。」根据上述南北传圣典经文(1)(2)和「大义疏」的记载,「善逝」正是善断、善灭、善逝去的意思。是什麼善逝而去呢?是贪瞋痴的烦恼之根,如被砍断的多罗树一样,善巧地被除灭了,自阿罗汉的心中逝世而去,永不再生。又怎麼说是「善巧地」被断除呢?因为在砍断这些恶根的时候,既不用「纵欲」的方法,也不用「自虐」的方法;既不伤害「身体」,也不「狂乱」心意;既不伤害自己,也不杀害他人;就在宁静安详,看似平淡无奇的修习生活中,沿著「中道-八正道」前进,默默地,很有善巧地,把这些生生世世根深蒂固,纠结难缠的恶根逐一除断了,此谓之善逝。
明行足--成就智慧和德行者
善逝--善巧地断除贪瞋痴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