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有关于墨池记的读后感麽

有关于墨池记的读后感麽

曾巩《墨池记》,是一篇上好的“劝学”文章。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一事,说明任何成就都要依靠刻苦学习,绝非“天成”,从而引申到道德修养问题,目的是勉励人们勤学苦练,努力向上。文章先写墨池处所、形状,交代有关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传说。接着,就王羲之书法艺术“晚乃善”“非天成也”这一点,引出“欲深造道德者”“学固岂可以少哉”,点出文章主旨。再叙述州学教授索文的经过,又发议论,推测王君此举是为了“勉其学者”,最后归结到“仁人庄土之遗风余思”对“来世者”的作用,借以鼓励人们勤于学习完善自己。

文章构思缜密,精炼含蓄。值得一提的是,文中巧用、多用问句,特别是“岂”字的使用,堪为全篇的绝妙之笔。文章6次使用了问句,提出了一连串的推测,使读者在似乎不确定的答案中去思考,十分耐人寻味,体现了婉转沉着的语言特点。

很多资料上都把“岂”字理解为“难道”,这样,文章里好多地方就令人费解了。查《古汉语常用词词典》等辞书,“岂”有三解:①难道,怎么;②是否;③同“恺”。推敲再三,文中六个“岂”字,当作如下理解,才不致误及文章要旨:

“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这两个“岂”字当作“是否,是不是”讲。传说中的王羲之墨池遗迹,除了江西临川外,浙江会稽、浙江永嘉、江西庐山、湖北蕲水等地也有。作者对江西临川的墨池是否为王右军的遗迹有疑,但他是受州学教授王盛之请为墨池作记的,所以既不必详细考证,也不便把话说绝,于是用了两个问句。这种揣测的语气,既表达了作者心中的怀疑,又使人能够接受,不致难堪。

“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这两句中,前一个“岂”字仍作“是否,是不是”讲,而后一个“岂”字则当作“怎么”解较为适宜。作者借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之事勉学劝善,却不直说。这两问实际上是肯定的意思,说明深造道德非加强学习不可,但作者只是提出问题,让读者经过思考自己去得出结论。这样来写,显得语气委婉,读者容易接受。

“惟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

这两句中,句首的“岂”“其”同解,都是“是否,是不是”之意。一个“惟”字就表明了这些意思纯属揣想。作者推测王君的用心,指出王君之意在于宣传古人勉励后学。这实际也是作者虽怀疑临川墨池为王羲之故迹而仍然为之作记的用意。这样一点明,不仅使文意委婉含蓄,又避免了给后人留下以讹传讹的笑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