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被称为什么?

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被称为什么?

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被称作"剧种"。?

从字面看,"剧种"的本意应该是戏剧的种类。由于"剧种"实际上是在作为戏曲名词使用,它的本意应该是指戏曲的种类。但实际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在实际运用中,被称作"剧种"的众多流行于各地方的戏曲,常常并非在艺术上都具有与众不同的鲜明特点。

它们被称作不同的剧种,常常都是沿袭历史上出现的名称,大多都是约定俗成的结果,并不是经过深入研究后形成的分类名称。例如,陕西的秦腔、西府秦腔和同州梆子三个剧种,它们之间的差别其实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上,在唱腔及音乐上并没有多大区别。

秦腔、西府秦腔和同州梆子原为四路秦腔中的三路,即流行于陕西关中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中路秦腔、流行于关中西部的西路秦腔和流行于关中东部的东路秦腔。中路秦腔曾又名"西安乱弹"。民国时期,成立于西安的改良剧社"易俗社"对西安乱弹进行改革,形成不同于西路和东路秦腔的"改良新声"。

西路开始衰落,东路在相比之下则被称作"老秦腔"。三者之间的最大差异其实是它们曾分别主要流行于陕西关中的中部、西部和东部。不过由于三个剧种流行地区方言相同,都讲"关中话",其演唱语音也没有多大区别。但长期以来它们一直被称作三个剧种。

由于大部分剧种都是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剧种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历史文化现象。同时,由于大部分剧种都流行于不同的地域,都是用方言演唱,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于是它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区域文化现象。因此,人们也常常将京剧、昆曲以外的剧种称作"地方戏"。

如何对流行于各地的众多戏曲种类进行分类,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从戏剧类型的角度看,可将流行于各地的戏曲分为大戏和小戏两种类型。从音乐的角度,特别是各地戏曲剧种演唱腔调的角度,又可将戏曲分成众多的剧种。同时,根据其演唱腔调的历史渊源,又有"戏曲声腔"一词将同源的剧种归为同一种声腔,如梆子腔、皮黄腔等。

剧种作为一种戏剧文化现象,原本与行政及政治无关。不过由于众多剧种都流行于特定的地区,具有比较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同时,由于20世纪50年代开始的严格户籍及行政管理,戏曲剧团和戏曲艺人均由所在地的各级党政部门管理。

通过对演唱不同剧种的剧团的管理,剧种其实也被置于其流行地的各级党政部门的管理之下,在某种程度上也成为各地各级党政部门的管理对象和行政及文化资源。如何对待和管理剧种,自然也成为各级党政部门的戏曲工作的一部分。

最能体现各级党政部门对剧种进行管理的例子便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些没有在本地形成的剧种的地区根据领导指示"创造"了一批新剧种。例如,吉林的吉剧、新城戏、黄龙戏,黑龙江的龙江剧、龙滨戏等剧种都是根据省委的指示创造出来的。50年代开始创造,80年代终于形成的宁夏的夏剧,恐怕是最晚形成的一个剧种。

根据各种权威工具书,我们***有300多个剧种。但这个数字是有水分的。首先,早在20世纪50年代,有些剧种已经是徒有其名,实际已不存在。其次,有些剧种其实在音乐及演唱语音上并没有明显区别,只是由于流行于不同的省区或县,便被称作不同的剧种。

据笔者对出版较早的《中国戏曲曲艺词典》中戏曲剧种条目的统计,其中***有243个剧种条目(不计重复的条目)。稍后编辑出版的《中国戏曲剧种手册》则用文字介绍了267个剧种。其中另有"各省市自治区本地、外来戏曲剧种简况表"***列出360个本地剧种。

这是到目前为止较早出版的列出剧种数目最多的戏曲工具书,可能也是我们常听到的戏曲有360个剧种说法的最早出处。但这个数据其实是有问题的。因为笔者核对后发现,列入表格的360个剧种中其实还包括了早已失传的南戏和海盐腔、余姚腔。其他已经失传的剧种也不在少数。

相对而言,收入《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的"中国戏曲剧种表"则比较客观,其中***列入317个戏曲剧种。关于戏曲剧种的数量,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几种"大书"是不能不提的。一种是《中国戏曲剧种大辞典》,其中收入戏曲剧种335种。

另一种是更具权威性的《中国戏曲志》丛书。全书按省、自治区或直辖市分为30卷,各卷分别收入流行于各省(区或市)的戏曲剧种,加起来***有368种之多(去掉跨省区流行而被多卷重复收入的剧种)。还有一种是主要收录各剧种乐谱的《中国戏曲音乐集成》,也是30卷,其中***收入302个戏曲剧种的乐谱(去掉因跨省区流行而被多卷重复收录的剧种)。

以上所列举的都是权威的戏曲工具书,但有关戏曲剧种的数目的数据却是如此的不同。从上述书籍中我们很难确知戏曲到底有多少剧种。换句话说,戏曲有多少剧种其实是个比较含糊、让人存疑的问题。我们急需弄清楚的,或者说更重要的问题应该是:戏曲现在还有多少剧种?对作为传统文化的戏曲的保护和发展来说,这恐怕是更重要的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作为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特点之一的众多剧种的数量确实是越来越少了。这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变化,是无可奈何的事情。现在我们急需了解的是,我们还剩下多少剧种?当然,如果有可靠的统计,我们也可以看到剧种的数量在时代变迁中的变化。

这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数据。但遗憾的是,从上文提到的几种权威的戏曲工具书中,我们不但看不到我们实际都能感到的戏曲剧种数量不断减少的事实,反而会形成相反的错觉戏曲剧种的数量增加了!因为上述各书提供给我们的数据确实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如何对戏曲剧种进行统计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对剧种进行认定就是一个繁难的问题。但我们似乎不应再继续受制于剧种认定上约定俗成的惯例,争取在有关的学术研究上有所作为。

因为约定成俗的惯例已经给我们造成了一些麻烦,更会误导希望进一步了解戏曲剧种问题的戏曲界以外的读者。退一步说,如果我们限于问题的复杂性不能为读者提供准确的信息,至少我们应该把问题的复杂性告诉读者。举例来说,仅以笔者认为比较符合戏曲剧种实际情况的《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卷中"中国戏曲剧种表"所列的剧种来说,表中总***列出了22种秧歌戏,其中仅山西一省就有16种。

此表中还列出18种采茶戏,其中江西省有12种。表中还有花鼓戏18种,其中湖北7种,湖南6种。我们知道,秧歌戏和采茶戏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艺术及音乐分类,各种秧歌戏和采茶戏所演唱的腔调也常常是五花八门。但同一省区,特别是同一方言区的秧歌戏或采茶戏,常常在历史渊源和腔调上有一些相同的特点。

相比而言,山西的方言不是很多,主要是流行于晋中、晋北的以太原话为代表的晋语和流行于晋南的以西安话为代表的关中话。山西境内的16种秧歌戏,是否在唱腔曲调及演唱语音等方面迥然不同,而必须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剧种?[9]江西的方言相对较多,除了赣方言之外,还有客家方言、吴方言和江淮官话,但是否存在着12个采茶戏剧种?这些其实都是值得研究、需要解决的学术问题,不宜以约定俗成来替代戏曲剧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