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最著名的密室手法是哪部?

最著名的密室手法是哪部?

约翰·狄克森·卡尔(John Dickson Carr,1906-1977),笔名卡特·迪克森(Carter Dickson,他还使用过其他笔名),出生在美国的宾夕法尼亚州联合镇。20年代末卡尔去法国巴黎继续求学,但旋即返国。两年后与一英国女子结婚,遂与妻长期定居英国。卡尔出道于30年代正好属于侦探小说“黄金时代”,因此被人同阿加莎·克里斯蒂与埃勒里·奎因一起并称为黄金时代“三大家”。与那些全面开花的侦探小说家不同,卡尔专攻密室等不可能犯罪题材的小说,有“密室之王”的美誉。

卡尔最早的作品是《夜行》(It Walks by Night,1930),书中的侦探叫亨瑞·贝克林先生(Monsieur Henri Bencolin),是巴黎警察局的警官。卡尔写了几部贝克林探案后认为他没有了生气,遂改写菲尔博士和梅利维尔爵士,这两人是卡尔小说中的代表。

基甸·菲尔博士(Dr. Gideon Fell)是一个胖胖的字典编纂家,但是从来没有听说他编过字典,倒是在写一本《英国上古时代饮酒习俗考》。他的装扮很滑稽,抽着海泡石烟斗,留着强盗式的胡子,很像卡尔崇拜的G.K.切斯特顿(其实他就是以切斯特顿为原型的)。他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善于分析罪犯的心理,破的案子也相当复杂,是创造力、气氛、意外性、叙事技巧几近完美的结合。关于费尔的最好的作品是《三口棺材》(The Three Coffins,1935)。因为其中的密室讲义使得菲尔博士成为史上最著名的密室侦探。其他名著的还有《阿拉伯之夜谋杀案》(The Arabian Nights Murder,1936)、《弯曲的枢纽》(The Crooked Hinge,1938)、《绿色胶囊问题》(The Problem of The Green Capsule,1939)等等。

亨利·梅利维尔爵士(Sir Henry Merrivale)是一个律师兼医生。卡尔写他时是以卡特·狄克森的笔名发表的。梅利维尔显得有些笨拙,但很幽默,有时甚至有些搞笑。最有名的案子是《犹大之窗》(The Judas Window)。还有《独角兽谋杀案》(The Unicorn Murders,1935)、《青铜神灯的诅咒》(The Curse of the Bronze Lamp,1945)等等。

卡尔后期作品水准大幅滑落。部份作品虽然精巧但叙事缓慢、故弄玄虚、含糊晦涩。只有四○年代晚期与五○年代的历史推理中的三部时光旅行的作品较好:《The Devil in Velvet 》(1951)、《Fear Is the Same》(1956)、《Fire, Burn!》(1957),非历史推理的作品则矫揉造作,特别是梅利维尔的晚期探案。

在卡尔的几十部侦探小说里几乎将所有能想到和想不到的不可能犯罪写了个遍。大约设计了超过50种的密室,设计之好、构思之巧令人赞叹不已,就连“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也自叹弗如。其中既有雪地密室类的《金丝笼问题》,也有孤岛谋杀类的《独角兽谋杀案》,还有机巧的秘道,等等。读着集浪漫幻想和理性思考与一身的卡尔的作品应该是一种享受。

卡尔也是侦探小说家中力主侦探小说通俗化的旗手。他的作品中不仅充斥着不可能犯罪,而且场景也颇具哥特色彩。阴森的古堡、神秘的人物……使得作品更加充满悬念甚至是诡异。但不可否认,卡尔创作态度是严肃的,他的小说中侦探与读者享有同等的地位,从不隐藏什么,也避免误导读者,深受读者喜爱。他一生以几个笔名写下七十三种长篇以及超过十部的中短篇合集,可说是著作等身了。

卡尔也获得了不少应得的荣誉。他被接受成为英国侦探俱乐部(Detection Club)的一员(这是由英国顶尖的侦探小说作家组成的,只接受过两个非英籍作家,除卡尔外还有派翠西亚·海史密斯)。他也曾任美国侦探作家协会(MWA)的主席,并于1962年获得了MWA授予的埃德加·爱伦·坡“大师奖”。他还获得过两次《EQMM》颁发的“埃勒里·奎因奖”(短篇小说奖项)也是著名的贝克街小分队(BSI)成员(值得一提的是他的《阿瑟·柯南·道尔爵士》获得过埃德加特别奖,有作家出版社译本;他还和Adrian Conan Doyle合著了福尔摩斯续作《歇洛克·福尔摩斯的成就》,有群众出版社译本)。

* * *

说到约翰·狄克森·卡尔,对于大部分中国读者来说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名字,但这只能归咎于出版社的眼光太差。当我看到在网络或者书籍上看到这位作家的介绍、评论不禁心痒痒。可惜得很,长久以来都没有正式的中译本,在我的印象中只有一本简写的《亡灵出没在古城》(原著为《The Case of The Constant Suicides》,1941),另外在《啄木鸟》、《警坛风云》杂志以及一两本侦探小说短篇选集里有两三篇卡尔的短篇小说。可是杯水车薪,面对多达80本著作的卡尔,这点哪够啊。就在我几乎要冲动着去够买一两本卡尔原文书回来看看时,台湾脸谱出版社千呼万唤开始出版卡尔的选集了。于是我迫不及待的买下了《女巫角》和《宝剑八》(9月份脸谱又出版了第三本书《阿拉伯之夜谋杀案》)。

阴森的鬼魅传说、囚犯们血泪斑斑的故事像挥之不去的巨大阴影笼照着废弃百年的查特罕监狱,这里最早以前是处死女巫的绞刑场,监狱建成后残酷的管理手段让此处彷如炼狱。而历代担任典狱长并拥有此处大批地产的史塔伯斯家族也自此厄运连连,传言史塔伯斯家继承人注定要断颈而亡。

这个谣言在这一代史塔伯斯家主人身上再度应验。吓坏了的史塔伯斯家长子勉强遵照遗嘱,到查特罕监狱守夜接受试炼,众人也决定在外面监看避免意外发生,然而……厄运又降临了吗?靠着菲尔博士的明察秋毫,隐藏在这一切谣言传说背后的邪恶阴谋才得以逐步揭开。(摘自封底)

这就是《女巫角》(Hag’s Nook,1933)讲述的故事,也是基甸·菲尔博士初登场作品。卡尔的书有些不同凡响,最主要的就是他很会运用传说制造气氛,也就是所谓的哥特风格。哥特小说对侦探小说也有一定的影响,像“早知如此”流派的小说就大都具有哥特风格,还有就是某些超自然侦探小说(因为哥特小说大都牵涉鬼魂什么的非自然现象)。但是卡尔的小说既不是白痴似的“早知如此”小说,更不会给读者一个超自然的解释,他的解释合理可信但是表象(故事)却神乎其神。我钦佩卡尔叙述的能力,查特罕监狱传说的诡秘,女巫角的阴森,风雨之夜的不安,有时描写得真会让人心惊胆战呢。相对于那些读者烂熟于胸的“藏书室女尸”、“书房里死去的老富翁”来说,一个波谲云诡的故事有着何等的吸引力,更何况被后极其精巧的手法呢。侦探小说在西方称为“Mystery”,直译就是神秘小说,卡尔的书不管是故事本身还是故事营造的氛围都很符合这个术语。

另外一点令我比较惊讶的是基甸·菲尔博士本人。其实此前看介绍说是梅尔维尔爵士系列(可惜脸谱暂时不会出梅尔维尔系列)比较幽默,但是没想到菲尔博士也是个非常幽默的人。他的言谈举止着实让我笑了一阵。我一般在评论时不大段引用原文的,但是这里还是破次例(这是博士和美国人蓝坡的对话):

“……我去你们荷弗津学院讲学的时候,或许学生们没从我这儿学到多少英国历史,可是他们对我欢呼咧,小老弟,当我描述那一场场战役时,他们大大喝采咧。记得——”博士吁著气继续说道,他宽大的面庞像灿烂的落日般通红。“我记得教了他们唱一一八七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将领布雍之卡德费部队的饮酒歌,我亲自带头唱。之后他们全都唱了起来,还踏地跺脚的。一位抓狂的数学系教授忍著一肚子气,踩著重重的步子上楼来,两手揪扯自己头发,好像都打结了。这个老兄的自制力令人赞佩。他说:‘能不能麻烦大家不要把楼下教室的黑板从墙上给震下来呢?这样有一点不妥,呃啊,呃啊,嗯,相当不妥。’‘不会呀,’我说。‘这首是<十字军颂酒歌>喔。’‘糟糕透顶,’他说。‘你以为我听到<不到破晓誓不归>会不知道吗?’结果我还得为他讲解这整个典故……”

其实不光是菲尔博士,整个故事都穿插着这些有趣的场景。一会儿是蓝坡和史塔伯斯家小姐有趣的对话,一会儿是女巫角恐怖可怕的传说,卡尔几乎把读者搞得团团转,看故事都来不及,谁管你什么线索啊,可是……怎么到了菲尔博士出场抓凶手了?

即使我把这本书当作一本解谜推理小说来对待,试图让我并不聪明的脑袋瓜去面对大师级的挑战,但是在没有看到解答之前,我仍然是疑惑不解的(需要说明,如果单纯猜凶手,由于书中人物不多,是可能猜出来的,我也猜出来了,但是凶手的手法是相当高明的,这方面我失败了)。

历史悠久的格鲁司特郡庄园豪宅里,鬼魅幢幢,传说中的捣蛋鬼再次现身,扰人心绪。无独有偶的,来此做客的主教也一反平日稳重形象,从楼梯扶手上溜下来跌坐在仕女脚上、粗鲁地抓扯女佣的头发……

风雨来袭的暗夜里,租住在庄园招待所的老学究一枪毙命,似笑非笑的脸庞侧俯在书桌上,指尖抓着一张塔罗牌,牌面是水彩绘制的八枝剑。

这是捣蛋鬼开过了头的玩笑?凶手故意遗留的玄机?还是老学究临死前企图透露的讯息?一场智慧巧斗即将上场!(摘自封底)

这是《宝剑八》(The Eight of Swords,1934)的简介。相对于《女巫角》来说,猜出《宝剑八》的凶手及其手法就要难一些了,毕竟人物比较多。从作品营造的氛围来看,我觉得《宝剑八》不及《女巫角》,捣蛋鬼和主教事件到后来和实际的案件没什么太大的关系,不过噱头倒挺大的。不过小说还算是水准之作,众多纷繁的线索也让人眼花缭乱。书中还有两个业余侦探,一个就是上面提到的主教,这位老兄不专心侍奉上帝,倒是对犯罪学颇感兴趣,且引以为荣;一个是侦探小说的作家,这位老兄想真的来当作品中的名侦探呢。结果诸位读者自然不难想象,名侦探菲尔博士难道会输在无名小卒手上?

卡尔的小说虽然也是第三人称的叙述手法,但是与一般侦探小说不同。一般侦探小说即使也运用第三人称叙述,但是基本上还是以侦探为主要对象,既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能看到侦探在晃悠。卡尔的小说却常常采用多个视角来叙述,这章读者会跟随着张三,接下来一章可能就要看李四的表演了。反倒应该是主角的菲尔博士出场的次数并不多(《女巫角》中稍微多一些),但是当你再看到菲尔博士的时候,可要注意了,也许他就要开始捉凶手了!在著名侦探小说书店老板Dilys Winn编辑的《Murder Ink》中有篇介绍“红绯鱼”的文章即以卡尔的小说作为例子,的确,卡尔是烹饪红绯鱼的高手,读者诸君可要留心哦。

卡尔的小说让我流连忘返,令我如痴如醉,真希望有出版社能够出卡尔的全集,让我们这些推理迷们大快朵颐。最后借用台湾评论家詹宏志的话来作为结尾:“(卡尔的小说)不像后来畅销书作者那种公式化、制式化的写作,而是每一部作品都差异而独创,布局诡谲,设计奇出,处处看见功力与心血,是推理小说的终极之作,自己更是推理小说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