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账。
据国家语委有关资料,由于古人常把账目记于布帛上悬挂起来以利保存,故称日用的账目为“帐”;后来为了与帷帐分开,另造形声字“账”,表示与钱财有关。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2002年3月31日试行)的注释中说,“账”、“帐”二字分工如下:“账”用于货币和货物出入的记载、债务等,如“账本、报账、借账、还账”等;“帐”专表用布、纱、绸子等制成的遮蔽物,如“蚊帐、帐篷、青纱帐(比喻用法)”等。
《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只有“账户”词条,而无“帐户”词条,对“账户”的解释是:会计上指账簿中对各种资金运用、来源和周转过程等设置的分类。
经国家语委等修改而成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中的第七条列举了“常见的较难界定的别字”,其中有“欠账(帐)、账(帐)簿”等,并特别说明“括号里的字是错的”。
新华社2002年印发的《新华社采编人员手册》“新闻报道中容易用错的字词”这部分内容中,也明确说明,表示“财物出入的记载”和“债”的义项时,不能写作“帐”。
扩展资料:
手账文化蔓延至无锡 源于中国现从日本进口
“手账”二字源于日本,日本辞典给出的定义:手账是经常带在身边,记载心想、要做、怕忘的各种事情的小型记事本。但手账并非简单的记事本,它是集日程安排、生活感悟、读书心得、消费收支,甚至百科大全为一身的超级手册,并配以创意手绘插图,还会用彩色胶带、贴纸、印章等来装点。在日本,无论男女老少都会随身携带手账,随时随地掏出来翻看、记录。
手账对于日本人而言是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不仅具有备忘功能,而且是规划人生的重要工具。手账大多制作精美,不同的页面划分具有超强的整理功能,以满足工作、学习、生活、旅行等不同需要。正是记手账的习惯,教养了日本人守时、办事认真的习性。在日本,甚至有“手账哲学透视人生”的说法。
但其实,古代中国人就有记手账的习惯,称作“手簿”,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后来,日本人把这一中国传统冠以“手账”之称,并发扬光大,形成了一种日本文化。近年来,精巧的日本手账正悄然进军中国内地市场。
手账文化在上海很热,她和很多无锡手账达人都去上海参加过手账展或集市。近一年来,手账文化热开始从上海蔓延到了包括无锡在内的周边地区。年纪小的有中学生,年纪大的有35岁的宝妈,最近有往低龄化和高龄化两头发展的趋势。原因就是,记手账没什么门槛且好处多,一个本子一支笔就可以“入坑”了。
人民网-手账文化蔓延至无锡 源于中国现从日本进口
人民网-读报辨析 “账”与“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