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18世纪的大文豪Dr.Johnson曾经把词典编纂者的工作比喻成没有奖励的劳役,即使成功也无掌声.这句话道尽了词典编纂者的艰辛和处境。《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付出了主编惠宇教授十余年的心血,是真正的十年磨一剑.编纂像《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这样规模宏大、设计复杂的词典,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没有长期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没有一点无私奉献的精神,没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是无法完成的。从1994年开始酝酿,惠老师为这部词典工作了十个年头,其中关键的几年,他一天常常工作十几个小时,把一切尽可以利用的时间都用在了词典编纂上。2000年,瘫卧在床两年多的母亲去世了,他匆匆赶回去处理后事后,一天也没有多呆,就又返校回到电脑桌前去编词典了。家里人都叫他工作狂,他对此倒乐于接受,并说:人生在世,就是为了做事;做事,生活才会充实,生命才有意义。连续多年的紧张工作,使他的身体严重透支。2000年11月底,学校为全院教职工组织体检,惠老师起初不愿意去,嫌排队太费时间。只是在老伴的坚持和督促下,后来才勉强去了,结果一查就出了问题:他的肝部发现巨型肿瘤!从此,他开始在两条战线上作战:一方面同病魔作殊死的斗争,一方面继续为词典编纂尽心尽力。2007年惠宇教授终因癌症医治无效,在西安去世。在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既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更是惠老师用心血浇灌出的一朵盛开在辞书园地里的奇葩。
著名翻译家曾东京教授认为,我国汉英辞书的编纂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为我国汉英词典编纂的前科学期,到了第三阶段,中国人自己编纂的汉英词典才渐趋成熟.而这本2004年出版的《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则代表了我国汉英词典编纂第四阶段的一个里程碑。自出版以来,它被称为市场上首次较全、口碑最好的英汉词典,年销量达两万册左右。2006年,胡锦涛总书记访问非洲国家肯尼亚时,将《新世纪汉英大词典》作为国礼赠予肯尼亚友人。在我国诸多的英汉词典品牌中,《新世纪汉英大词典》脱颖而出,蝉联2005年和2006年两届高校优秀畅销书奖。
惠宇教授在《新世纪汉英大词典》前言中说道:由于时代的变迁和语言的发展,工作中碰到一些需要翻译的词语,便去翻阅当时的词典,却往往查找不到。于是自己开始注意收集一些实用而急需的新词语及其英语对应词,以备工作之需,逐渐有了一些积累,渐渐地脑子里形成一个想法:为何不把它们整理成册,以备不时之需?那已经是大约十年以前的事情了。在编写过程中,惠宇教授追求创新,为了词典的实用性和可读性,该词典收词方面坚持宁肯宽一点而勿过严的原则,充分顾及不同方面、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加大了汉英词典的百科性质,使该词典的收词量达到了14余万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