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不属于方言是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中国由于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所以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但“十里不同音,百里不同俗”的现象严重阻碍了人们之间正常的交往和生活。因此,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便编造出了一套标准的语言系统,也就是当今盛行的普通话。很多人都以为中国普通话最标准的地方在北京。其实不然,它在北京隔壁的这个小县城。
从北京往东北方向出发,路过密云,进入的第一个县便是河北承德的滦平县,也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角。滦平县最早与普通话结缘在600年前的明朝初期。当时中原内地由于连年征战,百姓死伤惨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恢复国力,决定实行移民政策。而当时受战乱影响最小的滦平县,便是移民候选地之一。
明成祖夺位成功后,作出了迁都北京的举动。为了拱卫帝师,他将北古口外的军队和居民全都撤回长城以内。由于北京当时的官员都是从南京过来的,所以明朝的官话也以金陵雅音为标准音。滦平内迁后,也受到了金陵话的影响。清朝建立后,曾在承德大兴土木,修建避暑山庄。因此,滦平也成为了北京通往承德的重要通道。
清朝皇室为了安全和收益,将滦平设置为了由皇家内务府直管的皇庄和田庄,还安排八旗官兵在此地落户,建立旗庄。由于满清在入关后积极学习汉文化,所以他们便在原先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新的北京话。滦平当地来了一大批说北京话的人,久而久之便全成了北京话。由于两地之间仍存在一些距离差异,所以在方言上还是有所不同,那就是滦平话不带儿化音。
1953年,滦平县第四小学刚刚开学。年仅14岁的白凤然走进教室后,被老师喊到了办公室。在办公室里,他被老师要求给两位“陌生人”读课文。白凤然不明所以,但还是照做了。那两个陌生人听着白凤然的读书声,脸上露出了激动的神色,还不时的在纸上记着什么。后来白凤然就渐渐忘了此事。
但没人能想到,那两人居然是国务院派出的语言专家,那次下乡就是从事语音收集工作。专家们通过对比发现,滦平话音准分明,字正腔圆,音调比北京话“硬气”,没有北京胡同那些儿化音,容易推广,因此决定以滦平话为模板。而滦平县因为人人都能说一口普通话,如今也成了“普通话之乡”,许多人更是从事了播音主持的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