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经典的五十首宋词范仲淹
○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上片先写远近山川一望无际的秋色,进而把目光移向天边,点出家乡遥远,极目难寻,“碧云天,黄叶地”,是概括力很强的咏秋名句,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长亭送别”一折的“碧云天,黄花地”,就是从这两句化用的。词的下片因景生情,专抒离恨,前后融贯,浑然一体。○渔家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首词是作者镇守西北边疆时所作。格调悲壮苍凉,感情深沉郁抑。它一方面表达了作者要早日平息西夏统治阶级的叛乱,巩固边疆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又流露出对久驻边地、怀念家乡的将士的深切同情。宋代魏泰《东轩笔录》说:“范文正公守边日,作《渔家傲》乐歌数阙,皆以塞下秋来为首句,颇述边镇之劳苦。欧阳公(欧阳修)尝呼为穷塞主之词,”可惜这组以边塞生活为题材的词久已散失,只剩下现在这一首了。
张先○天仙子
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这首词为作者五十多岁时在秀州通判任上所作。词中通过对心理活动的逐步揭示,并用暮春迷离夜色的烘托,抒写了伤春惜别的感情。“云破月来花弄影”从动态中刻划了月夜景色,是传诵的名句,特别是句中的“弄”字写态传神,历来受到赞赏。
晏殊
○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这首词表现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帐惆和对春意衰残的惋惜。“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两句,寓工巧于自然浑成,寄闲情于景物描绘,是传诵的名句。有故事说,晏殊先得“无可奈何花落去”一句,多日未能对出下句,适逢春暮,偶向江都尉王琪提及,王对以“似曾相识燕归来”,受到了晏殊的赏识。
○蝶恋花
槛菊愁炯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首词写闺思,内容并不新颖,不外是临秋怀远之类。但写秋意而不凄苦,赋景物而不秾艳,有一种耐人咀嚼的情味。“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三句写出了闺中人望眼欲穿的神态,所以王国维曾借用比喻“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种境界的第一种。
宋祁
○玉楼春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红杏枝头春意闹”,是久被传诵的名句。作者因为写了这首词,被当时人称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过去有人认为,“闹字极粗极俗,且听不入耳,非但不可加于此句,并不当见之诗词‘(见清李渔《窥词管见》)。但也有人认为,“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王国维《人间词话》)。反对诗词中使用民间的口语是不对的,把它贬为“极粗极俗”,是封建文人的阶级偏见。人民使用的通俗语言,往往具有极生动的表现力,“红杏枝头”句,正得力于这个“闹”字。有了这个字,就容易使读者联想到红杏花盛开的枝头,蜂围蝶舞,生意盎然的春天景象。
欧阳修
○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这首词写离情。上片从远行人着笔,写他在途中面对一派恼人的春色,愈走愈抑制不住强烈的愁思;下片写闺中人登高远望,遥念离人,哀怨满怀。词中以春水比愁,用春山况远。都帖切人物的具体心境,有较好的艺术效果。
○采桑子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作者晚年退居颍州时(1071~1072),写了十首《采桑子》歌咏颍州的西湖,这是其中的第四首。作者一反时人的情调,没有写伤春,而是赞扬了残春的景色之美。柳永○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首词上片写冷落清秋时节,一对恋人在郊外离别时难分难舍的情景。下片写离去的人对旅途和别后孤寂生活的种种设想。作者通过对离人内心活动的描写,把他“凝噎”在喉头的话巧妙地表达了出来。“杨柳岸晓风残月”句,写水边清晨景色,以凄清寂静的气氛,点染主人公的孤零之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词的情调婉约哀怨,很能代表柳词风格,宋人说它最适合给十七八岁女子,拍着红牙板演唱(见宋俞文豹《吹剑续录》)。
○凤栖梧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这首词写倚楼怀念远人,饮酒唱歌都解不了愁,以致一天天消瘦下去。内容虽平常,但在描写技巧上却有新颖之处。“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这种意境很耐人寻味。结尾两句写对爱情的专一诚挚,情见乎词。王国维《人间词话》曾借用这两句,说凡成就大事业大学问的人,必须有这种执着坚毅的精神。这说明作者具有较高的概括能力,能把某种精神状态形象地表达出来。
○望海潮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睛,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记载,“孙何帅钱塘,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可知此词原是为孙何出任钱塘而作。词中概括地描绘了杭州一带的秀丽景色,也反映了繁华富庶景象。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物质财富,都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竞豪奢”的享乐之资。对上层统治集团的这种生活,作者是用羡慕的态度来描写的。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长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这首词写一个离人的烦恼。在秋日黄昏的萧条景色中,他倚着栏杆,思念着家中的妻子,但又欲归不得。“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这几句,气象开阔,笔力苍劲,是写登临的名句。苏轼说;“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见宋赵令畤《侯鲭录》卷七)。
王安石
○桂枝香.金陵怀古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豪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词中描绘了金陵的壮丽景色,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同时,通过批判六朝封建统治阶级的奢侈生活,抒发了作者对现实政治的感慨。
这首词是王安石的代表作。在以怀古为题材的作品中,它也是非常突出的。用字的精炼,用典的妥贴,怀古和讽今的结合,写景和抒情的衬托、对照,这些都反映了王安石在词的创作上的成就和特点。晏几道
○临江仙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记得小苹初见,两重心字罗衣,琵琶弦上说相思。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这首词写怀念歌女小苹的怅惘之情。在艺术上值得注意的是通篇用形象说话,较为蕴藉含蓄。词中“梦后”两句为一层,“去年”三句为一层,“记得”三句为一层,“当时”两句又为一层,分别组成四幅画面,逐次表达了作者的思绪起伏,虽然没有“言情”,而情也就在其中了。结尾更是词尽而意不尽,耐人寻味。
○鹧鸪天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这首词写作者同他思念已久的歌女的重逢。词中将追忆、思念和重逢依次写来,层次分明而有转折。下片描写几次梦中相逢,待到真正相逢时却又疑为梦境,对比巧妙,写情真切。苏轼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正月,作者时任密州知州。以悼亡为题材,这是最早的一首词。全篇采用白描的手法,朴素自然,字字句句流露出深沉的感情。
○定风波(三月三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此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期所作。这首词写作者途中遇大雨乃吟啸徐行的经历和感受。“穿林打叶”形容风雨急骤,“吟啸”、“徐行”表态度从容,“竹杖芒鞋”指条件简陋,“莫听”、“何妨”、“谁怕”体现倔强豁达的风度,宛然在目。下片转入雨后,经风雨洗礼,人醒、雨霁、天晴、日出。回首往事,一切阴晴、雨霁,无不消逝一空。自然有急雨扑面,人生旅途中也有风雷盖顶,只要沉着履险,从容应变,岂有闯不过的风浪?“一蓑烟雨任平生”,何等乐观自信、飘逸旷达的人生态度!深邃的人生哲理,寓于平常生活小景描写之中,弦外之音,令人回味无尽。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
这首词作于熙宁九年(1076)中秋夜,作者在密州。词的上片由问天开始,写幻想乘风上天,但又觉得天上寒冷,不如人间温暖,反映了作者因政治上失意而对现实不满,想逃避现实,但又不能决绝的矛盾心理。但作者以“何似在人间”作结,说明他对于现实人生还是热爱的。下片抒写了作者和胞弟的离别之情。作者由月的圆缺想到人的离别和团聚,发出了感慨。结尾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婵娟”,是自慰,也是***勉。
这是一篇历来传诵的名作。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对它作了这样的评价:“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馀词尽废。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七月,作者在黄州。词中描绘了赤壁的雄伟壮丽的景色,歌颂了古代英雄人物周瑜的战功,并抒发了作者自己的感慨。毛主席曾指出,赤壁之战是“中国战史中弱军战胜强军有名的战例”之一。作者以精炼而形象的语言,对这一战役表示了赞美。特别是“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三句,描写周瑜面对强大的敌人,沉着应战,表现了藐视敌人的气概。从全词来看,气氛是开朗的、豪迈的,情调是健康的。结尾流露了一种低沉的、消极的情绪。但主要的动人的部分却是前者,而不是后者。
这首词是作者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作者的艺术特色和成就。象那磅礴的气势,英雄人物形象的描写,结构的变化起伏,写景、抒情、议论的结合的和谐,都是很突出的。据宋俞文豹《吹剑续录》记载,苏轼有一次问一个善歌的人:“我词何如柳七(柳永)?”那人回答说:“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这充分说明了作者在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雄奇豪放的风格和境界。
○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惟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首词作于元丰五年(1082)。词内生动地描绘了孤鸿的形象,它的傲岸和自甘寂寞,正是作者自己的性格和心情的反映。○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这首词作于元祐二年(1087),作者和章咨楶当时同在汴京做官。和韵填词,从命意到用韵,都要受到种种的限制。这首词在这种条件下却能写得完美浑成,颇为动人,不受拘束,不见牵强,和韵而似原唱,充分反映了作者杰出的艺术才能。
在一般人所写的咏物词中,堆砌典故,玩弄辞藻,内容空洞,复沓,是常见的缺点。这首词却避免了这些弊病。它通过富有匠心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运用拟人化的手法,把咏物和写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它表面上在描绘杨花的飘坠,实际上是刻划了一个女子的伤感和幽怨。声韵谐婉,清丽可喜,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一个大作家的艺术风格,尽管有其主导的一面,但往往是多方面的,不拘一格的。苏轼就是这样的大作家,而本篇也就是一个具体的例证。
李之仪
○卜算子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饮长江水。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这首词构思巧妙,写得明白如话,感情真挚、朴素,富有民歌的艺术特色。陈毅同志《赠缅甸友人》一诗曾采用这首词的艺术表现形式,以歌颂中缅两国人民比邻相处的深情厚谊。
秦观
○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这首词借牛郎织女悲欢离合的神话故事,歌颂坚贞诚挚的爱情。作者认为,由于牛郎织女一年只相逢一次,彼此更能珍惜在一起的时光,感情也更加强烈。爱情贵在持久,而不必要朝夕相伴。这种观点,在古代描写爱情的作品中是罕见的,也是较为健康的。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这首词约写于绍圣四年(1097)作者贬居郴州时。他以凄婉的笔调,描述贬居地的荒凉和羁旅孤寂的心情,流露出作者对被贬的怨恨。传说苏轼极欣赏词中最末两句,并写在自己的扇子上,见惠洪《冷斋夜话》。苏轼当时的境遇大约和秦观相似,所以深有同感。
贺铸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写路遇一位女子,因而引起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慨。作者的“闲愁”如此之多,反映了他生活的空虚,其中也包括功业未立和处境坎坷的苦闷。最后三句十分含蓄地烘托“闲愁”,又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景色,给人以迷惘之感。当时人很赞赏,称他为“贺梅子”。黄庭坚曾手抄这首《青玉案》,放在案头,常自吟味,并写了一首小诗寄给贺铸,其中说:“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
周邦彦
○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睛,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雨后初晴的仲夏景色,久客异乡的思乡情绪,是这首词表现的内容。上片末三句写荷叶亭亭出水,迎风摆动的姿态如画。王国维《人间词话》说它“真能得荷之神理”。结尾三句写他梦魂回到故乡,用轻灵的笔触写出思忆中的江南风光。
○蝶恋花.早行
月皎惊乌栖不定,更漏将阑,轣辘牵金井。唤起两眸清炯炯,泪花落枕红棉冷。
执手霜风吹鬓影,去意徊徨,别语愁难听。楼上阑干横斗柄,露寒人远鸡相应。
词的标题是“早行”,就是写清早离家远行。它描叙了一个过程,分为四个段落:大早醒来;起床;临别的一霎那,自己独上征程。每个段落两句或三句,都捕捉住了具有典型意味的特征,表达出依依不舍的离别心情。明王世贞评“唤起”两句,说“其形容睡起之妙,真能动人”(《艺苑卮言》)。
李清照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这首小词,以白描开头,结句却着色秾艳。其中有人物的对话,写得新颖活泼。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相传为元人伊世珍所写的《嫏环记》说:赵明诚、李清照婚后不久,赵明诚就到远处去上学,李清照“殊不忍别,觅锦帕,书《一剪梅》词以送之”。伊世珍所说和作品内容大体符合。上片开头三句写分别的时令和地点,下片起句“花自飘零水自流”回应这三句,这些都是写分别时情景,其他各句是设想别后的思念心情。过去有人称赞“红藕香残玉簟秋”句,认为它“精秀特绝”。然而这首词整个说来,它的特色是用语浅近而感情深挚。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作者在这首词中写她在秋天的凄苦心情。据《嫏环记》记载,赵明诚对此词很称赏,想超过她,于是用三天三夜的工夫,废寝忘餐,写了十五首,然后把它们和李清照的这首词混杂在一起,去给他的朋友陆德夫看。陆德夫再三赏玩,说“只有莫道不消魂三句绝隹”。这在词史上成为一个佳话。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过去,在元宵节,人们看灯游乐,总要热闹一番。作者写这首词时,寓居南方,面对着佳节的热闹气氛,心里却充满了国破家亡的凄凉之感。上片写节日景物,带着一种黯淡的色彩。下片写她回忆汴京沦陷前和女伴看灯,对比今日的“憔悴”。南宋刘辰翁《永遇乐·序》说:“余自己亥上元,诵李易安《永遇乐》,为之涕下,今三年矣。每闻此词,辄不自堪”,他也依声写了一首寄托他的“悲苦”。李清照这首词中多用“寻常语”,很自然,却能动人。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词中写一个秋天黄昏的景物:秋雁、菊花、梧桐、细雨、晚风,这些无不触动了她的愁绪。这里所写的愁,有着国破家亡的具体生活内容,不同于无病呻吟。但这种消极、绝望心情,却是深深地打上了作者的阶级烙印。词的艺术特色是把情感活动和自然景物、生活细节结合来写,刻划入微,语言也有新颖独到之处。过去人们称赞它开头一连用了十四个叠字,用得非常自然。到快结尾时,又用了“点点滴滴”四个叠字。这不独富有音乐性,而且表现了作者孤独的心情和单调冷清的环境。此外它还用了“黑”、“得”等难押的“险韵”,都恰到好处,表现了作者在词的写作艺术上的造诣。
陈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