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牍的草书写法 如图(名家手迹2款)
问题二:书法中的启牍是什么 启牍是书启尺牍的合称。在这段话里泛指书信手札。
至于书启和尺牍的具体意思,楼主可自行百度之,有很详细的解释,我就不多费口舌了。
问题三:什么是简牍书法 简牍
简牍实际是几种东西的总称,指的是竹简、木简、竹牍和木牍. 在纸发明以前,简牍是我国书籍的最主要形式,对后世书籍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直到今日,有关图书的名词术语、书写格式及写作方法,依然承袭了简牍时期形成的传统。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由于文字内容有异,其称谓有别,如军事的文书叫“檄”;用于告示者称之“榜”;将信写于木版,然后再加一版叫作“检”。在检上写寄信人和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叫作“署”---这是信封的起源。然后将两版合好捆扎,在打结的地方涂上粘土,盖上阴文印章,在粘土上出现凸起的字,这就是“封”,使用的粘土叫“封泥”。由于写信的木版,通常只有一尺长,故信函又叫“尺牍”。笺是古代一种短小的简牍,是供读书者随时注释的,它系在相应的简以备参考之用。现在人们所说的笺注就是起源于此。从策、简、籍、簿、笺、札、检、椠等从竹、木字形上,都反映出简牍的制成材料。
编辑本段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
用于简牍的书写工具有笔、墨、刀、削。简牍上的文字用笔墨书写,刀的主要用途是修改错误的文字,并非用于刻字。先秦简牍,多用古文、篆文,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通行隶书,字体变圆为方,于是公文、信函多用隶书。
编辑本段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在的一页。 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一“篇”可能含有数“册”。至于简牍“卷”的称谓,还存在分歧。劳干认为,居延广地南部“候兵物册”***77简,以麻绳编之,如竹帘状,可以舒卷,故“简编则为册,卷则为卷”。陈盘绩出:孔安国《古文尚书》序中有云:“并序凡五十九篇,为四十六卷。”陈以为此处既曰篇,又曰卷,据此可证明一篇或数篇可为一卷。
编辑本段简牍的制作
把竹子、木头劈成狭长的小片,再将表面刮削平滑,这种用作写字的狭长的竹片或木条叫做竹简或木简,较宽的竹片或木板叫做竹牍或木牍。简的长度不一样,有的三尺长,有的只有五寸。经书和法律,一般写在二尺四寸长的简上。写信的简长一尺,所以古人又把信称为“尺牍”。每根简上写的字也不一样多,有的写三四十个字,有的只写几个字。较长的文章或书所用的竹简较多,须按顺序编号、排齐,然后用绳子、丝线或牛皮条编串起来,叫做“策”或者“册”。
编辑本段战国以后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
战国以后广泛使用的书写材料。单个的竹片叫“简”(或称牒),单个的木片叫版,1 尺长的长方形版叫牍,也叫尺牍。比较狭的版也叫木简。又小又薄的版叫“札”。将“简”编连而成的整体叫“策”或“编”,将版牍捆在一起的叫函。制作竹简要先用火烤去汁液,以防虫蛀。烤制过程称为“杀青”或“汗青”。后来汗青成了史册的代称。从西汉起视用途不同而对简的长度作了一些规定,如最大的简长 24 寸(汉尺),是抄写易经等重要著作的,即中国古代说的“典”。河南汲县、甘肃武威出土的《仪礼》等著作便是 24 寸长的简。皇帝封诸侯王的简长 2 尺,一般的著作用 1 尺长的简。考古发掘出土的汉简多长 23~27 厘米。制版多用柳树、杨树等比较软的木材。在通常情况下,著书立说,传抄经书典籍用竹简,因此简册成为书籍的代称,版牍多用于公文、信札之类。一般只在简的一面写文字,而且只写......>>
问题四:怎样写尺牍尺牍书法的小书 就是信的代称.
问题五:最有名的汉简牍书法是什么?罗列作品与作家?2.中国书法艺术发展史简述 比较出名的是 敦煌汉简 居延汉简 武威汉简 甘谷汉简 阜阳汉简。这些都没有留下作者姓名的。
问题六:刘自犊书法作品四尺最新价格 如果是一张纸一个的大字几十元平尺是可以的,是四个大字一百元平尺也是可以的,可是如果是小字就不止了,如果是抄经书或者是诗词,字数在几百几千,就是千元平尺,甚至几千元平尺都是要的。还要看纸张,用墨,以及写得怎样等等;当然名人的又要贵些。另外,艺术品价格高低都得市场说了算,有的买高档的,有的买低档的。另外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多少钱一平方尺。润格也没有什么准头,只是一种参考,主要还是靠自己的判断和对他的书画的了解,以及当时的市场的炒作情况而定。一幅字画,在不同地点、不同时刻、不同的拍卖人手里,价格都会不一样。比如,同一个人的书画有的值10元或者20元一平尺,有的值50元或者100元一平尺,有的值1000元/平尺,有的2000元平尺,有的可能3000平尺、,甚至1万、几万平尺;而且换另一个拍卖商、中介又是别一种情况所以是很难判断的,更不是绝对的一个价格。任何个人的评价都只是片面的、个人的观点。有特色的、名人的,有特别喜欢的买家想要,这些都可能使得价格更高。但是如果只是因为某个人现在有职务,或者纯粹是炒作才使得书画价格高;那么等他退了,或者没有人炒作了,价格很快会降下来,甚至不值钱。其他任何艺术品均如此。只要是还好,都有收藏价值。这里特别提出的是――润格是不靠谱的一种参考,主要还是看市场,还有自己对作品的了解,就像我上面说的。还有仿品和印刷品及行画都是不值钱的,除了年代久远同时是名人作品、名人仿品才会值点钱。不好意思,主意还是要自己拿,别人说的都只能作为参考。一己之见,说得不对请原谅。
问题七:汉代简牍书法可分为哪两大类,各有何特色 答:汉代的简牍书法可以分为江淮汉简和西北汉简两大类。 江淮汉简,是我国长江、淮水流域出土的西汉简牍。如山东临沂银雀山、湖南长沙马王堆、江苏连云港等地出土的西汉竹木牍和帛书。内容多为古代典籍,如马王堆的《老子》、银雀山的《孙膑兵法》,其书者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书 风多古雅、沉稳,用笔结构讲究富于变化。 西北汉简是指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宁夏、青海等西北干燥地区的汉代简牍。西北汉简都有纪年作品,书体上大致有隶书、章草、楷书三类。大量的作品是隶书。这些作品多出自驻守边疆的中下层官吏与将士之手,用笔多变,点画放 纵,率意而有天趣。
问题八:为什么野花多是蓝色或紫色? 花瓣细胞内所含的色素
盛开的鲜花,五彩缤纷,瑰丽夺目。有的赤红如血,有的洁白如玉,有的黄似橙桔,有的浓黑如墨。如此艳丽芬芳的花色是怎样形成的呢?原来,花瓣颜色是花瓣细胞内所含的色素所决定的。这些色素归纳起来有三类。
第一类是胡萝卜素,存在于细胞的有色体或叶绿体中,种类很多,不仅花瓣中有,而且在根部、叶片、果实中也有。花瓣呈现红色、橙色及黄色等,即由于该类色素所致。
第二类是花色素,它多以葡萄糖等糖类结合形成糖甙(花青甙)的形式存在于植物细胞液中。由于花色素约有20种,花青甙有130种,各种植物的花瓣中包含的花青甙数量、种类不同,因而花朵显色幅度较大。当细胞液呈酸性时,可表现出红色、粉色、橙色等;呈中性时,为紫色;细胞液呈碱性时,则为蓝色。
第三类是类黄酮,也以糖甙形式存在于花瓣细胞液中,可呈现出从浅黄至深黄的各种花色。细胞液碱性越强,其黄色变得越深,反之,如酸性越强,其黄色变得就越浅。
黄色的花朵是很常见的。浅黄色花瓣中最常见的色素是类黄酮,像金鱼草、大丽花等的奶油色、象牙色的花即是。较深的黄色,像郁金香、百合花和蔷薇花等主要是含类胡萝卜素形成的。还有一些花,像万寿菊、酢酱草等,其深黄色则是由类胡萝卜素和类黄酮协同显色的结果。通常认为类胡萝卜素比类黄酮显示的黄色效果显著。
橙色的花,与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含量的比例有关。如前者含量多些,则显示出偏黄的橙色,像橙黄的百合;而后者含量多些则显示出偏红的橙色,像天竺葵特有的橙色花瓣;两者之间含量的变化,影响花色显示出微妙的差异。
红色和粉色的花朵,像牡丹、桃花等,其花色均与花青素有关。而花瓣红色的深浅则是由花青素的含量来决定的。
自然揣中有不少是开蓝色花的,显得十分娇艳,如石竹和矢车菊等。但科学家在花朵中始终未找到蓝色的色素。从矢车菊、石竹等蓝色花瓣中提取的色素,主要是花青素。那么花青素又是如何显现出蓝色的呢?这个问题,争论了几十年还没作出定论。不过,有的科学家认为这是由于花青素和金属元素、助色素等组合成为一种十分复杂的络合物,在花朵细胞液中显现蓝色,于是就有蓝色的花,如石竹蓝色花瓣内的花青素就是由钾、钠等金属原子结合成盐类形式存在,而且很稳定,不受细胞液酸碱度变化而改变颜色。绿花和青花,就是花中色素以叶绿素为主。至于占花色30%的白花呢,那是花中不含色素,只是组织里充满了无数小气泡,所以看起来是白色的。如果挤掉这些气泡,白花就成为无色的了。实际上,有的科学家认为自然界里根本就没有纯白色的花,白色花瓣的色素是存在于花瓣中的极浅的黄 *** 素类黄酮。
那么,在千万种花色 *** 有多少种色彩呢?有人曾经统计过4000多种花色,发现有白、黄、红、蓝、紫、绿、橙、茶和黑等9种色彩。其中以白色最多,其次是黄花、红花、蓝花、紫花、绿花、橙花、茶花,最少的是黑花。花的颜色多在红、蓝、紫之间变化,其次是在黄、橙、橙红之间变化。
五彩缤纷的花色,给人以美的享受,但对植物本身来说,不过是招引昆虫传粉的标志广告。不同的花色为不同的昆虫所青睐:蜜蜂喜爱蓝色和黄色,对含类黄酮的白色也喜爱;甲虫一般对颜色的感觉能力差,喜趋往暗淡色、奶油色或绿色的花朵;蝶类喜红、紫等鲜艳的颜色;蛾类喜红、紫、淡紫和白色;蝇类喜暗淡色以及棕色、紫色或绿色;胡蜂喜棕色。
问题九:古文释意宋书法家米芾尺牍中有“冲胜”,是什么意思 米芾的《韩马帖》中有这个词,“冲胜”指的是地名。“冲胜”是古地名,
芾顿首启:经宿,尊候冲胜。山试纳文府,且看芭山,暂给一视其背,即定交也。少顷,勿复言。芾顿首。彦和国士。本欲来日送,月明,遂今夕送耳。
此帖为致彦和书札,《彦和帖》,《墨缘汇观著录》作《彦和帖》;《式古堂书画汇考》作《经宿帖》;《故宫法书》作《致彦和国士尺牍》。米芾所宝砚山多枚,实有贡入内府者。周密《志雅堂杂抄》:「米芾砚山,后归宣和御府。闻今在台州一大家戴氏,极珍秘,不可见矣。」帖云「山试纳文府」,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