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相声演员在演出舞台上说“春典”,合适吗?

相声演员在演出舞台上说“春典”,合适吗?

不合适,我认为相声演员就不应该在演出舞台上说“春典”。

什么是“春典”?

“春典”又称“唇典”或“春点”,也叫“江湖春典”。“春”实际上指的就是“相声”,现在许多人把江湖行话都叫“春典”,也是一种约定俗成。

“春典”就是一种江湖隐语,也有人把它叫作“江湖黑话”。

从前说相声大都是撂地演出,后来慢慢发展为棚子,再后来就到戏园子、剧场演出,也有到外地演出跑码头的,既然是闯江湖,就必须会“春典”,。

在旧中国,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行话,据统计江湖中的行话多达万余言。不过,想把这些行话全部掌握是不可能的,跑江湖的只要熟练掌握100多个,就可以了。

江湖中有一句俗话:“宁赠一锭金,不教一句春。”

“春典”在江湖中是通用的,也是密不外传的,除非是你拜师之后,师父才会教你学“春典”。当然,也有师伯、师叔、师兄传授的现象。

“春典”的作用

“春典”都是口口相传,又是密不外传,那么“春典”到底有什么用?

我认为有两个作用:

一是交流作用。

“春典”作为江湖人士的秘籍,首先的作用就是联络感情、促进交流。在过去行走江湖,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想和当地的江湖人士交流,就要拱手施礼,然后说“辛苦”。

“见面道辛苦,必定是江湖。”两个人互相说完辛苦之后,就要开始用“春典”盘道。

二是寻求帮助。

旧时跑江湖的都讲一个“义”字,江湖人士出门在外,遇到困难、问题、麻烦了,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用“春典”交流之后,就能够立即得到关照和帮助。

分享几个“春典”

给朋友们分享几个常用的“春典”:

先分享几个大家都知道的“春典”:

“走穴”,就是到外地演出;

“穴头”,就是演出的组织者、负责人;

“大腕儿”,其实应该是“大蔓儿”,后来以讹传讹,传成了“大腕儿”,就是有名的大家。

接着再说几个大家不太知道的: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用“春典”说分别是:

溜、月、汪、摘、中、申、行、掌、耐、居。

下雨叫“摆金”,下雪叫“摆银”,大便叫“撇山”,小便叫“摆柳儿”;

饿叫“瓤”,吃饭叫“上啃”,走叫“撬”,哭叫“撇苏儿”;

帽子叫“顶天儿”,鞋叫“踢土儿”,裤子叫“蹬空子”,袜子叫“熏筒儿”。

相声演员该不该在台上说“春典”?

“春典”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新中国成立后,“春典”长时期还都存在,相声演员互相交流时也会用到。

新中国成立后,相声演员也翻身做了主人,进了曲艺团,有了正式编制,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跑江湖混口饭吃。

随着时代的进步,“春典”也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会“春典”的老先生也越来越少,说“春典”的人也越来越少。生活中都不需要说“春典”了,为什么还要在舞台上说“春典”?

相声演员在舞台上就要老老实实地给大家说好相声,让大家开心就行了。不应该说什么大家都听不懂的“春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