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自号卧龙,在《三国演义》里也是以“南阳诸葛亮”自称,在《出师表》里也说的“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河南南阳市修建的卧龙岗属实没有什么大问题,至于这卧龙岗究竟是不是他的故居?经过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之后,就算诸葛亮本人也不能明确,我们就更无法下定论了。
01、诸葛亮故居之地,是在汉末时期的南阳郡要注意一点,诸葛亮躬耕在“南阳”这个地方是不假,但是汉末时期的南阳版图非常之大,它的面积约为46000平方米,人口约为240万人,下辖37个县,属于当时的天下第一大郡。
那个时候的诸葛亮,他的躬耕地是在南阳郡的邓县隆中,离襄阳城有20里的距离。此说法可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注汉晋春秋曰:亮家于南阳之邓县,在襄阳城西二十里,号曰隆中。
而我们再看南阳郡的辖区包含宛、邓、穰、新野、襄乡、博望等37个县,其中的“宛城”就是如今的河南省南阳市,“邓”就是如今的河南省邓州市(县级市,由南阳市代管)。
要是按照“汉晋春秋”的说法,诸葛亮躬耕地应为南阳郡的邓县,处于宛城与襄阳的交界地带。
而到了公元208年,曹操更改了邓县的行政划分,把邓县这块地方划归到襄阳郡去了。
02、诸葛亮在南阳郡生活有14年左右,故居很可能不止一处诸葛亮是从13岁左右就跟着叔父来到南阳,这个时期的他是在宛城(今南阳市)城外7里处,随后他又跟着叔父去转投刘表,这个时候的他可能就搬到襄阳附近了。
毕竟在乱世之中,边界是经常随着战事进行改变的,诸葛亮又生活了10多年,他不可能一直不搬家。
就算是记载历史的史官也不可能详细考证他的每一处住所,而临近的襄阳和南阳就有了争执,大家都想把诸葛亮说成“自家孩子”,这样利益才能最大化,并且双方的争执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03、谁能把诸葛亮的文化真正传承好,谁才是真正的赢家大家去争一个名人故居地,除了为了增加文化自信之外,更加重要的是看中旅游资源,这才是真实目的。而南阳和襄阳都是“诸葛亮躬耕地”的有力竞争者,双方都能拿出来详实的史料来论证,那么开发旅游资源和进行文化宣传,也是各凭本事。
游客到时候看谁把诸葛亮的文化传承的更好,那么在大家心中谁就能代表诸葛亮真正的躬耕地。就算最后是平分秋色,双方把热度炒起来了,南阳和襄阳能得到更多人的关注,那么也是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