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敦煌文言文

敦煌文言文

1. 敦煌古文的来历

“敦煌”一词,最早见于《史记·大宛列传》中张骞给汉武帝的报告,说“始月氏居敦煌、祁连间”,公元前111年,汉朝正式设敦煌郡。古代人一般用汉语字面意义来解释“敦煌”地名,如东汉应邵注《汉书》中说“敦,大也。煌,盛也。”唐朝李吉甫编的《元和郡县图志》进一步发挥道:“敦,大也。以其广开西域,故以盛名。”

但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敦煌”的词源不是汉语。一般认为,《山海经》中记载的“敦薨”即是敦煌最早的称呼,而“敦薨”或敦煌是当地少数民族语言的汉语音译,至于是哪个民族,则是众说纷纭。日本学者藤田丰八考证说,敦煌可能是都货罗(Tokhara)译音,而都货罗也就是当时居住在敦煌、祁连间的月氏人 ;中国学者岑仲勉认为敦煌的词源是“桃花石”(Taugas) ;王宗维认为“敦薨”或敦煌为“吐火罗”的音译,并推断敦煌为吐火罗人居住的故地 ;李得贤则认为敦煌为古羌人语言“朵航”(义为诵经地或诵经处)的对音。 总之,“敦煌”地名的词源为汉朝以前的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之汉译,这点应是没有疑问的。

2.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岑参《敦煌太守 *** 歌》

有关敦煌的诗句:

1. 蒋山南望近西坊,亭馆依然锁院墙。天子未尝过细柳,将军寻已戍敦煌。欹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为将为儒皆寂寞,门前愁杀成中郎。——徐铉《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2.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郑居贞《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

3. 万里敦煌道,三春雪未晴。送君走马去,遥似踏花行。度迹迷沙远,临关讶月明。故乡飞雁绝,相送若为情。——王偁《赋得边城雪送行人胡敬使灵武》

4. 角声吹彻梅花,胡云遥接秦霞。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汉使牧羊旌节,阏氐上马琵琶。梦里身回云阙,觉来泪满天涯。——杨慎《敦煌乐》

5. 北风吹云云四幕,岁尽穷阴苦寂寞。忽闻有客来大鄣,清姿绝尘立野鹤。大鄣山客性耽古,开缄发箧光煜龠。夏王九牧铸黄金,大泽深山远不若。于阗雁肪截昆吾,饕文如发双龙攫。丰隆煽火天公下,紫烟飞尽粉骨薄。锦缥细展墨花翻,河东二柳敦煌索。会稽内史十五字,崩崖断石压秘阁。老夫亦出汉螭钩,海虬盘觚绿玉削。——王惟俭《岁暮赠新安吴用卿》

6. 敦煌水涸龙驹伏,未央厩前秋草绿。驴驼负石玉门关,旧苑空馀三十六。忆昔高皇马百匹,騊駼车府无监牧。只留太仆掌天闲,不许田驽食民谷。——梦观法师《题任少监百马图》

7.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曾棨《敦煌曲》

3. 描写敦煌的古诗词有哪些

1. 《敦煌太守 *** 歌》

唐代:岑参

敦煌太守才且贤,郡中无事高枕眠。

太守到来山出泉,黄砂碛里人种田。

敦煌耆旧鬓皓然,愿留太守更五年。

城头月出星满天,曲房置酒张锦筵。

美人红妆色正鲜,侧垂高髻插金钿。

醉坐藏钩红烛前,不知钩在若个边。

为君手把珊瑚鞭,射得半段黄金钱,此中乐事亦已偏。

2. 《宣威苗将军贬官后重经故宅》

唐代:徐铉

蒋山南望近西坊,亭馆依然锁院墙。天子未尝过细柳,

将军寻已戍敦煌。欹倾怪石山无色,零落圆荷水不香。

为将为儒皆寂寞,门前愁杀马中郎。

3. 《洪武癸亥以公事出会宁北境(二首)》

明代:郑居贞

北出长城古塞边,荒松落日少人烟。

隔河又是河西地,过得敦煌是酒泉。

4. 《敦煌曲》

明代:曾棨

吐蕃健儿面如赭,走入黄河放胡马。

七关萧索少人行,白骨战场纵复横。

敦煌壮士抱戈泣,四面胡笳声转急。

烽烟断绝鸟不飞,十一年来不解围。

传檄长安终不到,借兵回纥何曾归。

愁云惨淡连荒漠,卷地北风吹雪落。

将军锦鞯暮还控,壮士铁衣夜犹著。

城中匹绫换斗麦,决战宁甘死锋镝。

一朝胡虏忽登城,城上萧萧羌笛声。

当时左衽从胡俗,至今藏得唐衣服。

年年寒食忆中原,还著衣冠望乡哭。

老身幸存衣在箧,官军几时驰献捷?

5. 《燕薁引》

明代:朱曰藩

上林苑西重阴垂,汉家马乳秋累累。

群臣未拜金盘赐,正是文园病渴时。

尝言逾淮橘为枳,淮南亦种燕薁子。

一朝偶患齐后疟,七日方寤赵简乐。

起来燔极华池干,菱藕堆盘懒咀嚼。

何人旋摘此逼侧,冰丸入口生颜色。

不用玄珠罔象求,翻疑舍利菩提得。

淮南陇右限川梁,燕薁蒲萄味各长。

底事千金通大宛,空劳斗酒博西凉。

诏中但见夸珍味,席上谁能延乐方。

乐方久甗樽罍燥,亲故仳离那可道。

流年时物感《豳风》,拘方服食依农草。

忆曾弱冠客安西,醉里亲尝掩露时。

囊盛莫致敦煌种,浪说天南生荔枝。

4. 张芝传文言文翻译南朝范

张芝,字伯英,敦煌渊泉人.父亲王奂,精通韬略,擅文辞,有清廉的名声.

芝少拿高操,以名臣的儿子勤奋学习,文章为儒宗,武帝是将表.太尉避,公交车有路向,都不到,号张有道.给朋友写信说:“养正气可以消除吗,没有人的迹象,妖不自作.“学习很勤奋,所有家庭的衣帛,一定要先写好后训练的.池边学书,池水都墨.王羲之曾经说的:“好的绝伦,我赶不上的.”

芝开始以杜度、崔瑗为老师,研读章草,后完全改变他们的用笔和趋势,而成现在草.他的书,减少点划的波磔,改草法的单字独立、点画分离而为上下联系.偶尔有不连续,也是血脉不断,及其相连的,透气通在隔行,人们称之为“一笔飞白书”.当时的人把自己墨,在纸不给.南朝王僧虔说:“伯英的笔,穷神静思考,好东西远了,遥远不可追.”三国韦诞也说:“转向精细巧妙,可以说在圣.”

芝也精于制作笔.这本书论述,有《笔心论》十五篇,可惜早佚.他的小弟弟赵昶,专为章草,当时的人称他为“亚圣”.芝的姐姐孙索靖,受益的书,尤其精章草.与卫罐同官尚书台,有“一台二妙”之称.

敦煌遗书《敦煌古迹有廿咏》,他的《墨池咏》说:

过去人们精篆素,尽妙答应张芝.

圣草雄千古,芳名冠一时间.

我信行鸟的足迹,研墨染缁鱼.

长想池边处,兴来聊咏诗.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下列各题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也,代为

答案小题1D小题1A小题1D小题1B小题1(1) 上表曰/臣忝寄岭表/四载于兹/犬马之年/六十有一/才轻任重/然所管遐旷/绥抚尤难/虽未能顿革夷风/颇亦渐识皇化/今年疾俱侵/岂可犹当重寄/请解所任/优诏不许/赐以医药(2)①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②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 答案解析小题1富庶小题1用,介词。

B.于是,连词/却,副词。C。

“的”字结构,代词/无实义,表语气的提顿,助词。D.他,代词/难道,表反问语气,副词。

小题1政绩,指的是官员在任期间的成绩。 ③表现令狐熙劝谕百姓登记户籍所取得的成绩。

④写令狐熙果断审决滞留的案件,社会因而令行禁止,这是政绩的体现。⑥表现作乱的部落首领在令狐熙的感召下,商讨归顺的情景,侧面体现其政绩。

而①写令狐熙因为通晓经典而当了官,并得到晋升,并非政绩。②写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并无政绩可言。

⑤写太祖皇帝任命令狐熙总领十七州的军事,并未涉及政绩。小题1原文中令狐熙没有“被调往朝廷任职”。

小题1(1)4分。每错、漏三处扣1分,扣完4分为止。

“犬马之年六十有一”亦可。(2)①3分。

“承”“类”各1分;大意1分。②3分。

“锁”“诣”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令狐熙,字长熙,敦煌人,他家世代都是西州的豪门大族。

令狐熙生性严谨持重,有宽宏的度量,即使是在家里,也终日庄重。他不随便与宾客交往,凡结交的,都是当时的名士。

他博览群书,尤其精通《三礼》;他擅长骑马射箭,精通音律。因为通晓经典,从家里被征召出来,担任吏部上士,不久被任命为帅都督,继而调任为夏官府都上士,都有能干的名声。

等到周武帝平定北齐,他因留守京城有功,增加食邑六百户。他先后担任司勋、吏部二曹中大夫,很得时人的赞誉。

高祖即位时,令狐熙以本官身份代行纳言之事。不久他被授为司徒左长史,晋爵为河南郡公爵。

当时吐谷浑侵犯边塞,他以行军长史的身份随元帅元谐讨伐敌人,因功升任上开府知府,后来接任沧州刺史。 当时山东地区沿袭了北齐的弊政,住户人口大都不按照实际情况来登记入册。

令狐熙就晓谕百姓,让他们各自回乡,当时回乡的就有一万户。他在任几年,风尚教化遍及沧州,被称为好刺史。

开皇四年(584年),皇上来到洛阳,令狐熙前往朝见,沧州的官吏百姓怕他被调走,在路边悲痛饮泣。 到令狐熙又返回沧州时,百姓出境迎接,欢呼叫喊声充满整条道路。

皇上祭祀泰山回京,临时在汴州停留,对当地因商贸富庶繁盛,不法之徒众多的社会风气很厌恶,于是任命令狐熙担任汴州刺史。令狐熙一到汴州就严禁百姓游手好闲、不劳而食,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百姓有向街开门经商的,就禁止他们,凡停留在城外分散居住的船客,都勒令他们聚居到村落里,在外乡居住的百姓,都赶他们回乡务农,有积压或拖延未审结的案子,都审判发落,有令即行,有禁必止,被百姓称为良政。

皇上听说后嘉奖他,回头看着侍臣们说:“邺城,是天下难治理的地方。”这年令狐熙来京朝见皇上,考定政绩,他是天下第一,皇上赐给他布帛三百匹,并颁告天下。

皇上因为岭南夷人、越人多次反叛作乱,就调令狐熙去总管桂州等十七州的军事,同意他随机行事,刺史以下官员,他可以按制度补授。 令狐熙到桂州,大施恩典,讲究信誉,那些居住在溪洞中的部落首领互相交流说:“以前的总管,总是以武力来威胁我们,如今的总管有事却是亲笔写信相告,我们怎能违背他呢?”于是一起归附朝廷。

令狐熙在职几年后,向皇上上表说:“我寄居岭南,到现在已经四年了。 我已经六十一岁了。

才学浅薄,责任重大,但是我所管辖的地方十分广阔,安抚十分困难。我虽然未能马上革除夷人旧习,但他们也慢慢地认识到皇朝的教化。

如今我年纪老了,疾病又重,怎能当此重任?请解除我现在的职务。” 皇上发下嘉奖诏书,不允许请辞,赐给他一些医药。

后来因为李佛子反叛一事,皇上听说后怀疑令狐熙,就派使者把他拘捕到京城。走到永州,令狐熙因忧愤发病而去世,享年六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