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病一词的毛指的是牲畜(尤其是马)的毛。
毛病一词出自《黄帝内经·素问》。我国古代,马在人们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大概起于宋代毛病开始引申为指人或物的缺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毛病这个词逐渐引申为形容人或事物存在缺陷或问题的意思。
人们开始将毛病这个词用于描述各种不良状态,包括身体上的疾病、行为上的错误以及心理上的问题等。这种用法使得毛病这个词的含义变得更加广泛和抽象。
然而,尽管毛病这个词的意义发生了变化,但它的起源仍然与牲畜的毛色缺陷有关。这个词汇的历史背景提醒着我们,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完美的渴望是永恒的,无论是在牲畜的外貌还是在人的品德和行为上。
词语用法
1、在日常生活中,毛病一词常常用来形容人或事物中的缺陷、弊端。例如,当我们说一个人的性格有毛病时,意味着这个人性格上存在某些不完善的地方,可能需要改进或调整。同样,我们也可以说一件产品的质量有毛病,意味着这件产品可能存在某些使用上的问题或安全隐患。
2、在人际关系中,毛病一词可以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当两个人之间存在误会或矛盾时,我们可以说他们之间的关系有毛病。在这种情况下,毛病需要通过沟通和理解来解决,以便改善双方的关系。
康熙字典
《唐韵》莫袍切。《集韵》《韵会》谟袍切。?音旄。《说文》:眉发之属及兽毛也。《释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别形貌,自覆冒也。《诗·小雅》不属于毛。注:毛者,体骨之馀气末属也。《周礼·秋官·司仪》:王燕,则诸侯毛。郑注:谓以须发坐也。《齐语》:班序顚毛,以为民纪。注:顚,顶也。毛,发也。次列顶发之白黑,使长幼有等。
又兽为毛虫。《周礼·地官》:以土会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动物宜毛物。注:毛物,貂、狐、貒、貉之属,缛毛者也。《礼·月令》:孟秋之月,其虫毛。
又牺牲纯色曰毛。《史记·三王世家》:鲁有白牡、騂刚之牲。羣公不毛。注:何休曰:不毛,不纯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