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晴雯怎么被赶出了大观园?为什么抄检大观园?

晴雯怎么被赶出了大观园?为什么抄检大观园?

为什么一个小小的“绣春囊”竟会闹得如此天翻地覆?一、抄检大观园的浅层原因“绣春囊”事件是抄检大观园的导火索。奴婢层青年男女,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没有文化教养,不会像“才子佳人”那样“吟风弄月,托咏传情”,只能私赠低级象征物“绣春囊”。这个东西是青年男女恋爱的信物,在园里出现,标志着园内的孩子们已不再是天真无邪的少男少女,而是到了谈婚论嫁的青年,这无疑对大观园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这些孩子们随时都有可能做出违背封建礼教的事来。所以,一向很有身份、很有“派”又极有修养的王夫人大为紧张,急匆匆地到王熙凤处问罪,而且“气色变更”,“一语不发,走至里间坐下”,“含着泪”拿出了那个绣春囊,继而“泪如雨下”。王熙凤成功地洗脱自己的干系,并提出不扩大影响,不伤及无辜,不有损贾府形象和她这管家奶奶脸面的暗中查访举措,其实这些措施非常稳妥可行,“绣春囊”事件眼看就会和平解决,即“胳膊折在袖内”。可惜,王善保家的来了,在她的挑唆下,王夫人极为光火,前几天的不良记忆被王善保家的话勾起,于是命人叫晴雯来对证。王善家的挑唆无异于火上浇油。晴雯的奇装打扮终于导致了抄检大观园的总爆发。王夫人是一位古板正统的女人,她容不得任何一点邪恶之事,晴雯的打扮,在她的眼中就是妖媚,就是蛊惑,就是对贾宝玉的勾引。而贾府的所有统治者为了维护贾府的统治,在宝玉的婚姻大事上是不会作任何让步的,宝黛爱情的悲剧就是明证。他们极为警惕,抄检大观园后赶走了睛雯和四儿,就是为了肃清宝玉身边的危险品。抄检的结果表明晴雯是清白无辜的,以晴雯的高洁自尊,她是不屑于那些鬼祟下流勾当的,但王夫人还是亲临大观园,将“四五日水米不曾沾牙,恹恹弱息”的晴雯,残忍地命人“从炕上拖下来”“架出去”,片刻不许停留,逐出大观园。而四儿只是因为与宝玉同年同月同日生,开了一句玩笑(同日生的是夫妻),便被驱逐出贾府,胡乱地嫁人了事。二、抄检大观园的深层原因上面提的三条缘由,其实只是抄检大观园的表面理由,所谓偶然中蕴含着必然,抄检大观园实在是贾府错综复杂的矛盾斗争的必然结果。翻开贾府宗系表,不难发现贾府中有许多异乎封建伦理常情的现象。贾政是贾府的二房,但他的地位却比大房贾赦高,原因有两个,一是贾母不喜欢贾赦,而与贾政住在一块儿,贾母绝对是贾府的最高统治者,是贾府的中心,她的喜怒哀乐可以决定一个人物的权利大小,王熙凤不惜扮演戏子来讨贾母的欢心就是这个理;二是贾政的女儿贾元春被选为王妃,贾府的兴衰全系于元春的身上,她荣贾府荣,她暴毙贾府衰落。基于这两个原因,贾政这一房的地位远远高于贾赦一房,王夫人就成了贾府的管家,是贾府的实权人物。邢夫人得到“绣春囊”后,不声不响地交给了王夫人,这一行动的潜台词非常丰富而且尖锐:这个家是你王夫人掌管的,管成这样子,看你怎么处置。王夫人也“心领神会”,所以才一反常态,大为激动。邢夫人与王夫人的矛盾是妯娌之间的矛盾。王熙凤是邢夫人的儿媳,论理她应该站在邢夫人一边才对,由于贾、王、史、薛“四大家族”关系盘根错节,王熙凤是王夫人的娘家侄女儿,深得王夫人的信任,再加上王熙凤的才干和深得贾母的欢心,她却成了贾府的权力中心人物,于是她们夫妇搬来与贾政住在一起。邢夫人的心里肯定不是滋味,所以一心要向王熙凤发难,看王熙凤的笑话,这是婆媳之间的矛盾。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贴身奴婢,她当然维护邢夫人的利益了,加上她对大观园中的丫头们个个看不上眼,“这此女孩子们一个个像受了诰封似的。他们们就成了千金小姐了”,“头一个是宝玉屋里的晴雯。……”在她的中伤下,晴雯成了抄检大观园的直接受害者。她们的矛盾是奴仆之间的矛盾。王夫人对晴雯是一百个看不上眼,这是主仆之间的矛盾。所以抄检大观园反映的是贾府中的宗系矛盾,是以贾赦、邢夫人为代表宗系斗争中劣势一方,向以王夫人、王熙凤为代表宗系斗争中优势一方的挑战。三、抄检大观园的实质原因要看清抄检大观园的实质原因,先得从大观园说起。大观园原是贾府为迎接贵妃元春回家省亲而修建的别墅。元春回宫后,曾一度封锁,后来元妃传话让那些能诗会赋的姊妹和宝玉居住。大观园是个规模宏大的贵族庭院,方圆约三里半,其中风景有七八处,亭台轩馆十几座,真是“说不尽的太平景象、富贵风流”。住在大观园的人除宝玉外,都是年轻女子,其中少数是贵族小姐,大多是奴婢,大观园堪称女儿国。大观园是一座人间仙境,是宝玉和少男少女的人间乐园。这座花园干净、闲雅、脱俗,人与人间相亲相爱,主仆间没有差别。这里面没有功名利禄世俗干扰,也没有外界污浊恶臭。与充满虚伪、恶浊、狡诈的世俗世界相比,则更多一些天真、直率与自由。因此它遭到封建家长们的反感,以致对其来一次大摧毁,是必然的事。抄检大观园的实质是封建正统势力与叛逆进步力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冲突的结果,是封建正统势力对叛逆进步力量的镇压。封建宗法势力不能容忍大观园中的青年们不合礼法的个性自由,更不允许有这样一片花好月圆的乐土长期存在。他们感到封建大家族积弊太多,中兴无望,日暮途穷之际,以最后的疯狂清除异己,摧毁青春生命之灵秀,是一次血腥的政治斗争。遭此浩劫,人间仙境大观园由盛转衰,情节急转直下,悲剧气氛越来越浓,贾府及四大家族也日渐衰败,灾难一个个接踵而至:异兆悲音,迎春误嫁,宝玉疯颠,元妃薨逝,黛玉魂归,直至贾府被抄……风雨飘摇,群芳凋敝,“悲凉之雾遍被华林”,最后“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所以“抄检大观园”是牵动全书的一个大转折、大波澜,预示着封建家族及封建社会无可挽回的崩溃结局。人物性格揭密 抄检大观园从上夜老婆子处开始,***抄检了怡红院、潇湘馆、探春院、暧春坞、惜春房、迎春房等七处,各色人等反应不一,当然这是各人性格的外在表现。但正如德国谚语所云:“人的性格取决于食物。”一个人的性格,与他的身世密切相关。首先看贾氏三姊妹。他们都是贾府中的主子,但他们的反应迥异,其中探春的反应最激烈,而惜春的反应最懦弱。何也?身世使然。探春是贾政的女儿,按理说她的地位是较高的,可惜她是贾政的妾赵姨娘所生,在封建社会里这叫庶出。虽然同父,但贾宝玉属王夫人所生,所谓嫡出,她们之间的差距无异于云壤之别。所以探春养成了敏感的性格,她自己都厌恶这种出身。当然,与惜春相较,她的地位还是较高的,所以她有足够的能力对邢夫人的忠实走狗王善保家的表达自己心中的不满,毕竟贾赦的地位不能与贾政的地位相提并论。惜春是贾敬的女儿,宁国府已势力衰微,人丁不旺,人们提到贾府,第一反应是以贾政为首的荣国府,根本就不可能意识到宁国府。惜春虽然住进了大观园,但其地位之低是个不争的事实,所以她养成了胆小怕事的性格。加上她年纪尚小,面对入画保存哥哥财物这种正当行为,她只图自保,先说“这还了得,二嫂子要打他,好歹带她出去打”,后说“嫂子别依饶他。这里人多,要不管了他,那些大的听见了,又不知怎样呢。嫂子要依他,我也不依”。她的无情,实在是为了保护自己,出于无奈。反观探春就不一样,当抄检大军来临时,她毫无畏惧惊慌,“秉烛开门而待”。对抄检冷言讥讽,针锋相对,只许抄检自己,不许抄检下人:“我就是头一个窝主……我原比众人歹毒……只说我违背了太太,该怎么处治,我去自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保护下人。她对贾府的黑暗腐朽,危机四伏之趋于败亡,洞见先机,怀有特别的敏感和深重的忧患,发出了严正警告和预言:“你们别忙,自然连你们抄的日子有呢!……自己家里好好的抄家……可知这样大族人家,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探春声泪俱下地道出了“木先自腐,然后虫生”的道理,表明她已极度悲愤。不料看不出眉眼高低,“心内没成算”又不自量力的王善保家的,欺探春是“庶出,他敢怎样”——这恰是探春内心深处一个敏感痛点,这“先天不足”使她时时有一种说不出的烦难,承受一种无名的压抑,也使她更敏感自尊。当狐假虎威的王善保家的自恃是邢夫人陪房,上前戏弄地掀了探春衣襟,这下可惹恼了探春,立即遭到猛烈回击——先是一记响亮的耳光,接着又是一顿痛快淋漓的大骂,义正辞严,鞭辟入里。这是申张正义、大快人心的一掌,是除暴安良、别人欲为而不敢为的一掌,不但打在为虎作伥的王善保家的脸上,也间接打在那些摧残少女的上层统治者脸上,替惨遭蹂躏、万马齐喑的大观园出了口恶气。尽管探春没能阻止继续抄检,也不能挽救多少少女惨遭厄运,更不能在封建家族崩溃之际,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之将倾——探春者,叹春一去不再返也!——但这足以使那些助纣为虐、猖狂行恶者杀了威风。探春确是一朵红香带刺、令人敬畏的“玫瑰花”。 再看抄检大军来到迎春处。这时,方方面面的关系出现了极其微妙的变化。迎春是贾赦与邢夫人的女儿,前面一直没有抄检出什么大问题,王熙凤的心理一定非常得意,现在出现了一个对王熙凤极为有利的局面:如果查不出问题,说明我王熙凤把贾府管理得很好,邢夫人的暗算自然落了空;如果查出问题,那更是妙极了,因为查来查去,石头又落到邢夫人的身上。王善保家的深明这个理,所以草草收兵,准备下没有问题的结论,谁知恰恰是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司棋出了问题。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一个极力窜掇抄检的人,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王善保家的自责难免含有这种心思:“早知如此,何必当初。”王熙凤则无比高兴啊:“出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结果,真是‘帅’呆了。”其次看抄检大军对黛玉和宝钗的态度。抄检潇湘馆时,没有任何人提出异议,而到宝钗住处,就连二百五王善保家的都主动提出,“宝钗毕竟是客人,怎么能抄客人的家呢?”是啊,宝钗是客人,黛玉难道不是客人?为何二者有如此不同的对待?还是因为身份和地位的不同造成的。黛玉此时,父母双亡,她已没有一点儿靠山;宝钗至少还有母亲和哥哥,薛姨妈是王夫人的姊妹,当然宝钗是有一点势力的。另外,更重要的原因是宝钗由于会做人,赢得贾府上下的欢心,所以在人们心目中,宝钗几等同于宝二奶奶。大家都掂得出宝二奶奶的份量,谁愿意得罪未来的宝二奶奶呢?所以,大家心照不宣地同意了王善保家的提议。而黛玉的反应大出人们的意料。论理,黛玉是众姊妹中最敏感的一个:我是客人,寄居你贾家,现在丢东西(抄家时以丢东西为由)了,你竟然抄到我头上来,这不明摆着对我不信任吗?所以黛玉理应是反应最强烈的一个。但是,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黛玉此时可能只有一个想法:“未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就让你们看一看,证明我是清白的。”最后看看王熙凤。一向刁钻的王熙凤,一个无理都要争三分的人,此时竟然一反常态,成了息事宁人的和事佬,其实她是为了维护贾政、王夫人的统治地位,当然最终是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中心,她深知自己的荣辱是寄托在贾政、王夫人一方的。她从内心里渴望别出现问题,这样自己管家奶奶的地位就不会受到威胁。当然,出现司棋的事儿,是连她都没有预料到的最好收场。最终,她得胜了。大哲学家赫拉克利特:“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晴雯的凌然傲骨、敢怒敢为,当然决定了她覆没的悲剧命运。我们分析人物性格时,一定要探究他的身世和地位,这才是人物性格的根源。叙事艺术揭密《抄检大观园》是《红楼梦》中的大事,是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读起来心情起落变化,紧紧地被作者抓住。这缘于曹雪芹的巨人手笔,他在《抄检大观园》中波澜起伏的叙事艺术,取得了令人折服的艺术效果。从全篇文章来看,情节安排一波三折,大起大落。王夫人拿着绣春囊气色变更,到王熙凤处兴师问罪,“一语不发,径直走到里间坐下”,继而“泪如雨下”,有一触即发的架式,读者的心自然悬起来了。此为一起。王熙凤不慌不忙,以退为进,含泪辩解,条分缕析,头头是道,不仅说得王夫人点头称是,读者的心肯定渐渐平和,至少王熙凤是没事了。随着王熙凤冷静地提出五六条明查暗访的建议,王夫人含泪同意,绣春囊事件眼看就要平息。此为一落。凑巧的是王善保家的一干人等来了,大家的心立码又平空悬起,因为来者不善,王善保家的是邢夫人的忠实奴仆,她的表演其实是代表邢夫人的表演,换个角度说她的到来,其实是邢夫人派来打探消息,或者来监视王夫人和王熙凤行动的。果然,善者不来,王善保家的趁机挑唆,王夫人“猛然触动往事”,大为震怒,派人叫睛雯来对证。情势一下紧张起来,此为二起。睛雯深知王夫人“最嫌趫妆艳饰语薄言轻者”,所以自觉地检视了自己,“没有十分妆饰,自为无碍”,便来见王夫人。读者又松了一口气,恐怕不会出什么了。此为二落。谁知“王夫人一见他钗軃鬓松,衫垂带褪,有春睡捧心之遗风”,“不觉勾起方才的火来”,一时“真怒攻心,一声冷笑”,矛盾突然激化,读者不得不随着心为之一紧,此为三起。好个睛雯,不愧是聪明伶俐的女子,她立时“便知有人暗算了他”。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她小心应对,王夫人问“宝玉今日可好些?”其实暗藏杀机,如果晴雯顺着话回答“宝玉好还是不好”,那王夫人就可以判断出晴雯跟宝玉走得很近,这是王夫人最忌讳的事。“我不大到宝玉房里去,又不常和宝玉在起,好歹我不能知道,只问袭人麝月两个。”晴雯机巧地绕开了陷阱。王夫人也不是省油的灯,故意骂道:“这就该打嘴!你难道是死人,要你们作什么?”其实王夫人此时心里已放松许多,再加上睛雯活灵活现地表白,合情又合理,终于,“王夫人信以为实了”,读者的心暂时松懈下来。此为三落。然后,他们商量出夜抄大观园的主意,“绣春囊事件”暂告一个段落。至此,行文的第一个大起落结束。开始抄检时,作者通过自己的匠心独运,也写得摇拽生姿,主次分明。上夜的老婆子那儿,自然抄不出个什么有价值的东西。抄检大军来到宝玉处,袭人“知道必有异事”,“只得自己先出来打开了箱子并匣子,任其搜检一番”,结果“不过是平常动用之物”。眼看事情就要过去了,“睛雯挽着头发闯进来,豁一声将箱子掀开,两手捉着底子,朝天往地下尽情一倒,将所有之物尽都倒出”,给抄检的人来了个没趣,读者的心顿时收紧,此为四起。结果没查出什么东西,在凤姐的笑声中,抄检人员离开了怡红院中。此为四落。王熙凤提议“要抄检只抄检咱们家的人,薛大姑娘屋里,断乎检抄不得的”,得到大家同意。论理黛玉也是亲戚,按照王善保家的提出的“岂有抄起亲戚家来”的原则,本也不应该抄的,加上黛玉本来是最敏感、心性最小的人,他们竟然抄检起来,读者怎能放心得下,恐怕会闹出点什么事儿来吧?此为五起。可是,黛玉竟然没有发作,仅从紫娟房中抄出几件宝玉的物什,王善保家的自以为得了意,但经过凤姐的调停,事情平息下来。此为五落。到了探春处,抄检到了高潮,探春的激烈反抗,时而冷嘲热讽,时而声泪俱下,时而耳光脆响,时而厉声叱骂,最后以探春得胜、王善保家的服了软而告终。此为六起六落。李纨处无事,惜春处也没多大的事,仅是入画私藏了哥哥的正当财物,这不是抄检的关键。所以作者一笔带过。抄检的真正高潮,是到了迎春处。双方的心态发生了变化,王善保家的希望早点结束,而王熙凤却想最好闹出点事儿。果然,王善保家的外孙女儿司棋竟然跟表哥潘又安私通,被抓住了把柄。这下王熙凤可着了劲,她尽情地嘲弄王善保家。“这王家的一心只要拿人的错儿,不想反拿住了他外孙女儿,又气又臊”,“只恨没地缝儿钻进去”,“便自己回手打自己的脸”,边打边骂。抄检大观园在一片笑声中收场,可谓七起七落。从抄检大观园的起因,到抄检的结束,整个抄检事件历经七起七落,扣人心弦,使人不忍释卷。再看局部,作者也不是写得平铺直叙,一览无余,而仍然是曲折有致,令人回味无穷。抄检大军尚未来到,探春已经“命丫鬟秉烛开门而待”,双方剑拔弩张,读者绝对想起了鸿门宴的紧张形式。此为一起。探春冷嘲热讽,只准抄检自己,不准抄检丫头,形式紧张到了极点。一番检查后,什么也没抄到。然后探春声泪俱下,表达了对贾府前景的深深忧虑:“大家族,若从外头杀来,一时是杀不死的,这是古人曾说的‘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必须先从家里自杀自灭起来,才能一败涂地!”这种远见卓识,打动了凤姐和众人,“凤姐便起身告辞。”此为一落。偏偏王善保家的是个二百五,竟然“自恃是邢夫人陪房,连王夫人尚另眼相看”,“便要趁势作脸献好”,戏弄探春,这恰恰中了探春的心病,因为大家都是明白人,王善保家的尚且欺负她是庶出,可见探春的自尊敏感不是没有道理的。果然,王熙凤阻挡不及,“王家的脸上早着了探春的一掌”,形势立即绷紧。此为二起。凤姐好说歹说,劝住了探春,拉走了王善保家的,按说事儿也就没了。此为二落。孰料“王善保家的讨了个没意思”,竟然在窗外说起了风凉话,事情再度挑起,此为三起。探春的丫头“待书听说,便出去”还嘴,凤姐陪笑,探春冷笑,其他人等都陪笑劝解,“凤姐直待伏侍探春睡下,方带着人往对过暖香坞来”。抄检探春院终于告一个段落,此为三落。《红楼梦》如同一座矿山,随意的掘一锄头,就够我们受用终生。《抄检大观园》写得缓急有度,曲折有致,波澜起伏,扣人心弦,非大手笔莫能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