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yān yàn)
燕(yàn)子(zi)燕(yàn)窝,燕(Yān)国①燕(Yān)山②。
《水浒》燕(Yān)青③,燕(Yān)支④燕(Yān)然⑤。
燕(yàn)居闲居,燕(yàn)谈闲谈。
①燕(Yān)国:古国名。1、本作匽(Yǎn)、郾(Yǎn)。公元前11世纪周分封的诸侯国。姬(Jī)姓。开国君主是召(Shào)公奭(Shì)。在今河北北部和辽宁西端,建都蓟(Jì)(今北京城西南)。战国时成为七雄之一。又以武阳(今河北易县南)为下都。燕(Yān)王哙(Kuài)时,因以君位让与相国子之,引起内乱,一度被齐攻占。燕(Yān)昭王时,乐(Yuè)毅为将,联合各国攻破齐国,占齐七十多城。同时燕(Yān)将秦开击退东胡,向东北扩展,建立了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郡。昭王去世后,被齐打败,所得齐地全部失去。前226年被秦攻破,燕(Yān)王喜迁到辽东。前222年为秦所灭。2、姞(Jí)姓。开国君主伯儵(shū),相传为黄帝后裔。在今河北延津东北。后人为了区别北方的燕(Yān),称为南燕(Yān)。——《辞海》。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匽(Yǎn)侯旨鼎》:“凡北燕(Yān)之‘燕(Yān)’,金文作‘匽(Yǎn)’若‘郾(Yǎn)’,无作‘燕(Yān)’者。”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郾(Yǎn)侯库彝跋》:“燕(Yān)国之‘燕(Yān)’金文皆作‘郾(Yǎn)’。兵器有郾(Yǎn)王喜矛,即燕(Yān)王喜也。”按:同燕(Yān)国之‘郾(Yǎn)’,《辞海》《汉语大词典》皆音yǎn,《汉语大字典》专列一音yān。同燕(Yān)国之‘匽(Yǎn)’, 皆音yǎn。
②燕(Yān)山:1、山名。自河北蓟(Jì)县东南蜿蜒而东,经玉田、丰润,直至海滨,延袤(mào)数百里……2、府名。唐幽州范阳郡卢龙军节度。辽置燕(Yān)京。宋徽宗宣和四年改为燕(Yān)山府,有今河北北部及东北部地……——《辞源》。《三字经》:“窦燕(Yān)山,有义方。教(jiào)五子,名俱扬。”窦燕(Yān)山,即窦禹均。五代后周蓟(Jì)州渔阳(今天津蓟(Jì)县)人。因其家在燕(Yān)山附近,故人称窦燕(Yān)山。
③燕(Yān)青:小说《水浒传》中的人物。燕(Yān),姓。
④燕(Yān)支:1、草名。西域产,叶似蓟(jì),花似蒲公。可作染红颜料,以之染粉润面,称燕(yān)支粉……也作“胭脂”。宋?黄庭坚《山谷外集(七)?和(Hè)陈君仪读太真外传》诗:“端正楼空春昼永,小桃犹学淡燕(yān)支。”2、剑名。见《广雅?释器》。3、山名。也作“焉支”。在匈奴境内,产燕(yān)支草,故名。匈奴失此山,作歌道:“失我燕(Yān)支山,使我妇女无颜色。”……4、古县名。在今甘肃永昌县西。因燕(Yān)支山得名。北魏置,属凉州番和郡。隋废,并入番和……——《辞源》
⑤燕(Yān)然:古山名。即今蒙古人民***和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东汉永元元年(公元89年)窦宪与耿秉击败北匈奴,“登燕(Yān)然山”,即此。——《辞海》。唐?王维《使至塞(Sài)上》诗:“萧关逢候(hòu)骑(qí),都护在燕(Yān)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