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桃花源记练习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7分)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属: 要:

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2分)

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3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

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

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4分)

(1)欲穷其林 穷: (2)便要还家 要:

(3)处处志之 志: (4)欣然规往 规: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武陵人以捕鱼为业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B.、问所从来,具答之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其中往来种作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D.、便扶向路 寻向所志

20、阅读思考,简要回答:(1)文中的桃花源是作者虚构的理想社会,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这在文中也有暗示,请找出相应得一两处语句;(2)文章第二段描写了桃花源美好的生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 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陶渊明 《桃花源记》节选)

乙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

5.理解文言文词义,常常借助工具书。下框中的文字出自《古代汉语词典》。

文中“屋舍俨然”中的“俨”字应选择的正确义项是 (填序号)(2分)

俨 yǎn ①庄重。《诗经?6?1陈风?6?1泽陂》:“有美一人,硕大且~。”王延寿《鲁灵光殿赋》:“~雅跽而相对。”②整齐。王勃《滕王阁序》:“~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6.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①便要还家: ②既出,得其船: ③醒能述以文者: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⑴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译文:

⑵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译文:

8.请发挥你的联想与想象,用语言描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所展现的画面。(4分)

9.从《桃花源记》和《饮酒》中,你认为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是什么?结合当今社会实际,简要说出你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4分)

五、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8、本文作者陶渊明是东晋时期著名诗人,《 》是他的著名诗作之一。(1分)

9、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阡陌交通( ) (2)便要还家( )

10、陶渊明在《桃花源诗》中有“嬴氏乱天纪,贤者避其世”的诗句,文中哪句话与其表达的意思相近?(2分)

11、作者生活的时代,赋役繁重,战乱纷起,但文中描绘的却是另外一番图景,这寄寓了他什么样的愿望?(2分)

12、本文是一篇流传千古的美文,作者在文中用简练的文字写出了桃花林的绝美景色。请你用自己的语言形象地将桃花林的美景描绘出来。(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3分)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7分)

12.属:类 要:同“邀”,邀请。 评分标准:(2分)每词解释1分

13.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了。

评分标准:(2分)重点词“乃”、“无论”翻译正确可得2分,各1分。

1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评分标准:(2分)每句 1分,错字不得分。

15.示例:没有战争、没有饥饿,没有贫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科学技术发达,社会文明进步。评分标准:(3分)内容合理2分,语言表述1分。

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

8.(1)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跟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 (2)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4分,每句2分)

9.第一问:渔人的行踪。(1分) 第二问:逢桃林、访桃源、寻桃源。(3分)

10.(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 (3分,每小题1分)

11.第一问:不足为外人道也。(1分) 第二问:(1)源中生活安宁,(2)能安居乐业,(3)和睦相处。(***2分,答出一条评1分,答出两条即可评全分)

12.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3分)

三、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9分)

17、穷尽、走尽;通“邀”,邀请;做标记;计划,规划

18、D

19、带着妻子儿女和乡邻们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不再从这里出去,于是就与外面的人断绝了往来。

20、(1)①“忽逢桃花林”、“渔人甚异之”②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2)表达了作者对没有战乱、宁静和平和自由和谐的理想社会(生活)的追求。

四、阅读下面两段诗文,完成5-9题。(17分)

5.② 

6.要:邀请 其:他的、自己的(代渔人) 以:用

7.(1)小孩和老人,都高高兴兴,自得其乐。(评分标准:关键词“黄发垂髫”、“并”、“怡然”,每个0.5分。)(2)(渔人)就沿着原先的走过的路,处处都做好标记。(评分标准:补充主语(渔人)0.5分、关键词“扶、向、志”各0.5分。)

8.在整齐的篱笆旁,我亲手采摘金黄的菊花,周围顿时香气弥漫;在悠闲恬适间,突间望见高大的庐山,云雾缭绕。在夕阳的照耀下,庐山仿佛披上了一件彩衣,不时有成群结对归巢的鸟儿,吱吱喳喳,打破了山林的幽静。(评分标准:有合理想象2分,有景物的描写给1分,准确地修饰语给1分;根据表达效果,酌情给分。)

9.理想境界是:没有战乱,安定团结;相处和谐;生活富足;环境优美。(评分标准:答对其中的两点即给2分;) 对建设和谐社会的认识,属于开放性答题,只要能从以上四点中的任意两个方面去答题。认识到位,表达流畅即给2分。

(甲)(10分)

8、饮酒(归园田居)(1分,只要是陶渊明著名诗作即可)

9、(1)交错相通(互相通达) (2)通“邀”,邀请(***2分,每小题1分)

10、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2分,抄写全句也可)

11、围绕“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生活安定富足”回答即可。(2分)

12、围绕第一段中描写桃花林景色的语句,运用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即可。(***3分,结合作品内容1分,修辞手法1分,语言生动形象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