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热痢简介

热痢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病因病机及症状 5 治疗 6 关于痢疾 7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热痢的穴位 2 治疗热痢的方剂 3 治疗热痢的中成药 4 热痢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热痢 1 拼音

rè lì

2 英文参考

pyretic dysentery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热痢为病证名[1]。指痢疾之由肠胃蕴热而致者[1]。见《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

4 病因病机及症状

《时病论》卷三:“热痢者,起于夏秋之交,热郁湿蒸,人感其气,内干脾胃,……热挟湿食,酝酿中州,而成滞下矣。盖热痢之为病,脉滑数而有力,里急后重,烦渴引饮,喜冷畏热,小便热赤,痢下赤色,或如鱼脑,稠黏而秽者是也。”常伴见身热腹痛,舌苔黄腻等[1]。

5 治疗

治宜清热解毒,消荡积滞[1]。可用白头翁汤、芩连芍药汤、香连丸等方,益以楂肉、槟榔、川军等药[1]。可见于急性细菌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发作期及细菌性食物中毒等[1]。

6 关于痢疾

痢疾(dysentery[2][3])为病名[4]。见《严氏济生方》。《内经》作“肠澼”,《伤寒论》称“下利”、“热利”,《肘后备急方》称“下痢”,《诸病源候论》称为痢病,《备急千金要方》称作“滞下”,后世多称痢疾[4]。痢疾以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脓血为主证[5]。发病骤急,可伴有恶寒发热;慢性痢疾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6]。多发于夏秋季节[7]。痢疾的治疗宜分辨虚实[4]。实证用清热化湿,凉血解毒,消积导滞等法[4]。虚证用补中益气,温阳固涩等法[4]。邪盛正虚者,宜扶正与祛邪法[4]。亦可兼用行血调气,前人有“行血则便脓自愈,调气则后重自除”之说[4]。

针灸治疗痢疾效果较好,不但能迅速控制症状,而且能消灭痢疾的病原体[6]。但中毒性痢疾,病情险恶,需采取综合治疗措施[6]。

痢疾发病期间,应控制饮食或禁食,并实行床边隔离。平素应注意饮食卫生,以防传染[6]。

本病常见于细菌性痢疾、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食物中毒及肠吸收功能障碍性疾病[4]。

详见痢疾条。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