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用一句话概括“记叙文”“事件”的方法

用一句话概括“记叙文”“事件”的方法

1.“六要素”综合法。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例如广东省2006年中考题《词典的故事》第1题“简要复述词典的故事。(要求写清楚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是一道整体感知题,可先找出六要素,然后用自己的语言综合概括为:小时侯,“我”渴望有一本词典。小学毕业前,我到新华书店买词典,但因为我没有证明,营业员不肯卖,我禁不住流泪。她同情我,考了我两个成语,然后破例卖给我。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例如广东省2006年中考题《词典的故事》第2题“文中‘我’的情感是怎样变化的?请用几个词语依次概括出来。”这道题理清文中情感线索,可以先找出能很好地表现人物心理的关键词(加点的词语):“我们便每天盼望着去到那个对我们来讲非常遥远的小镇。”“书店干净的木地板在脚下发出好听的声音。但上面几个凹印的字却一下撞进我的眼里:‘汉语成语词典。’我把攥着一块钱人民币的手举起来,嘴里发出了很响的声音”“我越想止住眼泪,这该死的液体越是欢畅地奔涌而出。”“我看到了希望,便擦干了眼泪。”从此,我对于任何一本好书都怀着好奇与珍重之感。”再根据题干的要求概括为:盼望——兴奋(激动)——伤心(绝望)一一看到希望——珍惜。

3.段意合并法。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例如:2007年《语文报·中考版》合订本(1~2期)记叙文阅读《别让委屈再版》第2题“本文围绕中心选取了三个‘类似的事’作为材料,三个材料的‘类似点’是: ”做好此题,必须在整体感知过程中理清思路,划分段落。概括段意:第一段(1-4)我读小学时写了一篇很得意的小作文,老师说我是抄的,我委屈地哭了。第二段(5)我读大学时,用几何作图法解答求功率的考题,教授说我不懂微积分,还是抄的。第三段(6-9)我当教授时,怀疑学生的一篇好论文是抄的,于是查资料并请教同事,寻求解决办法。再根据题目要求,合并段意,找***性(类似点),即可概括出:老师怀疑学生的创新能力。

4.去粗取精法。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例如:2007年《语文报·中考版》合订本(1-2期)记叙文阅读《母爱无知》第3题“弟弟在招工中得以过关的‘秘密’直到‘那年12月lO日’才被揭穿,其实前文已多处作了铺垫,请找出来,并用自己语言加以概括。”根据题干要求,在整体感知文章过程中,很容易找出相关句子:“谁都不知道母亲最后是怎么说服那位当事人的,反正那天回来,她春风满面地告诉我们,从明天起,弟弟就可以上班了。”“只是半年后。我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这件奇怪的事情跟母亲有关——每当弟弟快发工资的日子,母亲都会到皮鞋厂去一趟,并且,母亲好像不希望我和父亲知道这件事,出发前她总会巧妙地躲开我们。”

然后用“去粗取精法”进行压缩,把能够表现主要意思的词语、短语保留下来,组织成句:(1)母亲是怎样说服招工负责人让弟弟进皮鞋厂的。(2)母亲在弟弟发工资的日子总要躲开我们去弟弟厂里。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