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描写河畔风景词语

描写河畔风景词语

1.形容湖边风景的成语

1、水波不兴:指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

2、碧波浩渺:形容大片水域壮观景象,通常修饰相对平静的江河湖泊。

3、波澜不惊:微风吹过,水面上风平浪静。现比喻局面平静、形势平稳,没有什么变化或曲折。无论遇到什么事都不会自乱阵脚,不惊不诧,面不改色。

4、碧波荡漾:碧:青绿色。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5、一衣带水:一条衣带那样狭窄的水。指虽有江河湖海相隔,但距离不远,不足以成为交往的阻碍。

6、群鸿戏海:鸿:鸿雁;海:指大湖。象许多飞鸿在大湖里游戏一样。形容书法遒劲灵活。

7、千里莼羹:千里湖里莼菜做的汤,味道鲜美,不必用盐豉做调味品。泛指有地方风味的土特产。

8、江东父老:江东:古指长江以南芜湖以下地区;父老:父兄辈人。泛指家乡的父兄长辈。

9、波光粼粼: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10、轻盈流畅:形容动作轻快,流利通畅。

11、襟江带湖: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12、波光潋滟:形容水波流动;波光鳞鳞的样貌。

13、川泽纳污:以湖泊江河能容纳各种水流的特性。()比喻人有涵养,能包容所有的善恶。

14、泛起微波:微:细小;粼粼:细小的水波闪闪发光。形容水石等很明净。

15、清澈见底:形容水透亮,纯净,可以看见水底。

16、湖光山色:湖的风光,山的景色。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17、烟波浩渺: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18、江洋大盗:在江河湖海抢劫行凶的强盗。

19、水平如镜:形容水面平静,没有一丝波浪,就象一面镜子。

20、风平浪静:指没有风浪。比喻平静无事。

2.描写泗水河畔美景的词语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 ***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3.形容湖边风景的成语有哪些

1. 湖光山色[ hú guāng shān sè ]

释义:指有水有山,风景秀丽。

例句:杭州西湖水波如镜,倒映着四周的秀色层峦,泛舟湖上,湖光山色,尽收眼底。

2. 山清水秀[ shān qīng shuǐ xiù ]

释义:形容风景优美。

例句:我国江南有许多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

3. 碧波荡漾[ bì bō dàng yàng ]

释义:青绿色的波浪,起伏不定。

例句:碧波荡漾,绿水环绕,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刑。

4.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

释义:形容波光明净。

例句:夕阳下的湖面,波光粼粼的,十分好看。

5. 烟波浩渺[ yān bō hào miǎo ]

释义:形容烟雾笼罩的江湖水面广阔无边。

例句:这个玉琴湖比不上洞庭湖那么烟波浩渺,犹如仙境一般。

4.描写泗水河畔美景的词语

《春日》 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春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 1.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2. 寻芳:游春,踏青。

3. 泗水:河名,在山东省。 4. 等闲:平常、轻易。

“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5. 东风:春风。

[评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游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

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

“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

“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

“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

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

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

其实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染万物的春风。

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作者介绍〕 朱熹(xī )(1130-1200年)中国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诗人。

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 *** ,徽州婺源(今属江西)人,汉族。

其父朱松,宋宣和年间为福建政和县尉,后寓居福建。朱熹出生于福建尤溪,14岁丧父,随母定居崇安(今福建武夷山市)五里夫。

19岁[绍兴十八年(1148)]时,以建阳籍参加乡试、贡试。荣登进士榜。

历仕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曾任知南康,提典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职。后由赵汝愚推荐升任焕章阁侍制、侍讲。

庆元三年(1197),韩侂胄擅权,排斥赵汝愚,朱熹也被革职回家,庆元六年病逝。嘉定二年(1209)诏赐遗表恩泽,谥曰文,寻赠中大夫,特赠宝谟阁直学士。

理宗宝庆三年(1227年),赠太师,追封信国公,改徽国公。是程朱学派的主要代表,诗作有《观书有感》《春日》《泛舟》等著名诗作 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客观唯心主义的体系。

认为理是世界的本质,“理在先,气在后”,提出“存天理,灭人欲”。朱熹学识渊博,对经学 、史学、文学、乐律乃至自然科学都有研究。

其词作语言秀正,风格俊朗,无浓艳或典故堆砌之病。不少作品的用语看得出都经过斟酌推敲,比较讲究。

但其词意境稍觉理性有余,感性不足,盖因其注重理学的哲学思想故也。

5.河边景色描写的成语

波光粼粼 [bō guāng lín lín]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波光明净。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

近反义词

近义词

微波荡漾

反义词

惊涛骇浪 水平如镜

百科释义

词语, 波光:阳光或月光照在水波上反射过来的光。粼粼:形容水石明净。波光明净, 指水波被阳光照射到的样子。它并不是成语,只是一般的形容词短语,成语词典上找不到.只是形容水面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闪闪发光的样子。近义词是微波荡漾,反义词是水平如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