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根据中华人民***和国《汉语拼音方案》可知,那个叫做注音字母,是没有发明汉语拼音前将汉字的某一部分简化而来。中国第一套法定的汉字形式的标注汉字的拼音字母。又称国音字母、注音符号、注音字符。1913年读音统一会制定,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1919年又公布“注音字母音类次序”,重新排列字母顺序。字母***有39个。1920年审音委员会增加“ㄜ”字母,成为40个。即:ㄅㄆㄇㄈ万、ㄉㄊㄋㄌ、ㄍㄎ兀ㄏ、ㄐㄑ广ㄒ、ㄓㄔㄕㄖ、ㄗㄘㄙ、ㄧ(直行作一) ㄨㄩ 、ㄚㄛㄜㄝ、ㄞㄟㄠㄡ、ㄢㄣㄤㄥ、ㄦ。注音最初以读音统一会所定字音为标准,故有万、兀、广三个字母。后来以北京音为标准,万、兀、广3个字母用来标注方音。1922年教育部公布《注音字母书法体式》,改订标调法,废除四角点声法,改用标调符号。注音字母的特点是:字母选自古汉字,音节拼字法采用三拼制,主要用来标注汉字读音。1918~1958年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前一直通行,对统一汉字读音,推广国语,普及拼音知识有很大贡献。1930年南京国民政府曾把注音字母改名为注音符号。后台湾当局改称为国音符号。
我姥姥送给我她小时候的词典(是民国的)。上面全用这种符号标注。另外,我收藏的1936年版辞海,也有用到。
附录注音字母与汉语拼音字母对照:
ㄅ ㄆ ㄇ ㄈ 万
b p m f v
ㄉ ㄊ ㄋ ㄌ
d t n l
ㄍ ㄎ 兀 ㄏ
ɡ k ? h
ㄐ ㄑ 广 ㄒ
j q nj x
ㄓ ㄔ ㄕ ㄖ
zh ch sh r
ㄗ ㄘ ㄙ
z c s
ㄧ ㄨ ㄩ
i u ü
ㄚ ㄛ ㄜ ㄝ
a o e ie
ㄞ ㄟ ㄠ ㄡ
ai ei ao ou
ㄢ ㄣ ㄤ ㄥ
an en ang eng
ㄦ
er
有24个声母:ㄅ ㄆ ㄇ ㄈ 万 ㄉ ㄊ ㄋ ㄘ ㄍ ㄎ 兀 ㄏ ㄐ ㄑ 广 ㄒ ㄓ ㄔ ㄕ ㄖ ㄗ ㄘ ㄙ
(其中"万 兀 广"是拼写方言用的).
16个韵母:ㄚ ㄛ ㄜ ㄝ ㄞ ㄟ ㄠ ㄡ ㄢ ㄣ ㄤ ㄥ ㄦ ㄧ ㄨ ㄩ.
ㄅ:“包”之古字,说文解字:“勹,裹也,象人曲行,有所包裹。”读“ㄅㄠ”,取其“ㄅ”声。
ㄆ:说文解字:“攵,小击也。”即手执竿轻敲。读“ㄆㄨ”(扑),取其“ㄆ”声。
ㄇ:“幂”的本字。遮蔽覆盖之意。古音“ㄇㄧˋ”,取其“ㄇ”声。
ㄈ:说文解字:“匚,受物之器。”古代一种盛物的器具。读“ㄈㄤ”(方),取其“ㄈ”声。
ㄉ:古之“刀”字。读“ㄉㄠ”,取其“ㄉ”声。
ㄊ:古之“突”或“凸”。读“ㄊㄨ”,取其“ㄊ”声。
ㄋ:古之“乃”字。读“ㄋㄞˇ”,取其“ㄋ”声。
ㄌ:古之“力”字。读“ㄌㄧˋ”,取其“ㄌ”声。
ㄍ:说文解字:“巜,水流浍浍也。”川之小者,田间的水道。读“ㄍㄨㄥ”(工), 取其“ㄍ”声。
ㄎ:说文解字:“丂,气欲舒出,勹上碍于一也。”气受阻碍而无法舒出或行而不利。读“ㄎㄠˇ”(考),取其“ㄎ”声。
ㄏ:古之“ㄏ”字,山侧避风雨之居处。读“ㄏㄢˇ”(罕),取其“ㄏ”声。
ㄐ:古之“纠”字。说文解字:“丩,相纠缭也。”读“ㄐㄧㄡ”,取其“ㄐ”声。
ㄑ:水小流。同\'畎\'、田间沟渠。读“ㄑㄩㄢˇ”(犬),取其“ㄑ”声。
ㄒ:古之“下”字。读“ㄒㄧㄚˋ”,取其“ㄒ”声。
ㄓ:古之“之”字。读“ㄓ”,取其“ㄓ”声。
ㄔ:明张自烈《正字通》:“左步为彳,右步为亍,合彳亍为行。”彳为左脚的步伐。读“ㄔ”(吃),取其“ㄔ”声。
ㄕ:古之“尸”字。读“ㄕ”,取其“ㄕ”声。
ㄖ:古之“日”字(象形)。读“ㄖ”,取其“ㄖ”声。
ㄗ:古之“节”字,误读或借作“ㄗ”音。读如(早)之声,取其“ㄗ”声。
ㄘ:古之“七”字,误读或借作“ㄘ”音。读如(草)之声,取其“ㄘ”声。
ㄙ:古之“私”字。读“ㄙ”,取其“ㄙ”声。
ㄚ:古之“ㄚ”字。广韵:“丫,象物开之形。”物之歧头曰“ㄚ”。读“ㄧㄚ” (押),取其“ㄚ”韵。
ㄛ:古之“呵”字。说文解字:“ㄛ,反丂也。”读如(或)之韵,取其“ㄛ”韵。
ㄜ:“ㄛ”之转化,由\'ㄛ\'添笔而成。读如(峨)之韵。
ㄝ:古之“也”字。读“ㄧㄝˇ”,取其“ㄝ”韵。
ㄞ:古之“亥”字。读“ㄏㄞˋ”,取其“ㄞ”韵。
ㄟ:“流”也。读“ㄨㄟ”(威),取其“ㄟ”韵。
ㄠ:说文解字:“麽,小也。”“麽”的本字。小也,细也。读“ㄧㄠ”,取其“ㄠ”韵。
ㄡ:握于手之象形字。读“ㄧㄡˋ”(又),取其“ㄡ”韵。
ㄢ:说文解字:“ㄢ。艹木之华未发然”。花苞之象形,其意“含”也。读“ㄏㄢˊ”,取其“ㄢ”韵。
ㄣ:古之“隐”字,又作“乚”,匿也。读“ㄧㄣˇ”,取其“ㄣ”韵。
ㄤ:《玉篇?尢部》:“尢,跛、曲胫也。”脚跛也,读“ㄤ”(肮)。
ㄥ:说文解字段玉裁注:“ㄥ,古文厷,象形,象曲肱。”厷读“ㄍㄨㄥ”(供),取其“ㄥ”韵。
ㄦ:“儿”的简化字。读“ㄦˊ”。
ㄧ:“一”是数字之始;读“ㄧ”。
ㄨ:古之“五”字。读“ㄨˇ”。
ㄩ:说文解字:“凵,饭器,以柳作之。”古盛饭之器。读“ㄩ”(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