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沥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沥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1. “沥”字是什么意思

沥 lì

形声。从水,历声。字又作“砯”,从石从水会意。本义:踩着石头过河

1、水、泪、酒等液体一滴一滴地落下或液体的点滴:余沥;竹沥。

动滴沥以成响,殷雷应其若警。――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以杓酌油沥之。――宋?欧阳修《归田录》

又如:沥血(刺破皮肤使滴血,以发誓、表竭诚或作祭祀);沥液(水滴);沥滴(水下滴)

沥沥:ìlì象声词,多形容风声或水声:骄阳似火的夏日,如果能来点淅淅沥沥的小雨,那该是多么舒服。

2、竭尽(如自己的)全力

3、从毛孔或裂缝小口慢慢流出

4、倾洒

5、组词:沥青,沥干,呕心沥血

2. 棹在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

1. 棹 [zhào]

棹 [zhào]

〈名〉

(形声。从木,卓声。本义:长的船桨)

同本义 [long oar]

桂棹兮兰枻。——《楚辞·九歌·湘君》

又如:棹竿(竹竿制作的船桨)

泛指船桨 [oar]

短棹沿洄野兴浓。——陆游《泛舟》

又如:短棹(短把的船桨)

指船 [boat]

发战棹东下。——《宋史·太祖本纪》

春歌弄明月,归棹落花前。——徐彦伯《采莲曲》

又如:棹夫(船夫);棹郎(船夫);棹楫(船桨);棹影(船影)

〈动〉

划[船] [row (a boat)]

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晋· 陶潜《归去来兮辞》

又如:棹船(划船);棹力(船桨划水之力);棹舟(划船);棹卒(操棹行船的兵士)

2。棹 [zhuō]

同“桌”。

3.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这;这个;这样。

《严先生祠堂记》:”仲淹来守是邦,始构堂而奠焉,乃复为其后者四家,以奉祠事。”

译文:我到这个州任职后,开始建造祠堂来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后裔的徭役,让他们负责祭祀的事情。

2、对;正确。

《归去来兮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译文::确实走入了迷途大概还不远,已觉悟到现在的做法是对的而曾经的行为是错的。

3、凡是;所有的。

《游园》:“是花都放了,那牡丹还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还要有一段时间才开花。

④表判断。《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译文: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

扩展资料:

白话版《说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会义。所有与是相关的字,都采用“是”作边旁。造字本义:动词,夏至,太阳当头,适宜农务。

相关词汇解释:

1、老是[lǎo shì]

总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满或厌恶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总括某个范围内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旧事物的斗争中成长起来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无论如何也是):他虽然身体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横是[héng shi]

表示揣测;大概:他横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总算:这一下你算是猜着了。

4. 岂在文言文里的意思是什么

难道

具体得看在什么语境中,大部分来说意思是“难道”e69da5e6ba90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43361表疑问。

下面有十几中解释

(1)岂qǐ

(2)同“恺”(kɑi)。安乐

王在在镐,岂乐饮酒。――《诗·小雅·鱼藻》

既见君子,孔燕岂弟。――《诗·小雅·蓼萧》

(1)岂qǐ

(2)(形声。从壴(zhù)省,微省声。壴,陈列乐器。(kǎi)本义:回师时献功之乐)

(3)“岂”假借作虚词,用在句中或句首,表示反问。

(4)相当于“难道”,“怎么” [how]

岂非计久长。――《战国策·赵策》

岂若吾乡邻。――唐·柳宗元《捕蛇者说》

岂其愤世疾邪者耶。――明·刘基《卖柑者言》

岂独一琴哉。――明·刘基《郁离子·千里马篇》

(5)又如:岂奈(何奈,无奈);岂不尔思(怎能不思念你);岂有他哉(表示没有其他原因)

(6)相当于何况 。如:岂况(何况)

(7) 其

(8)表示祈使。如:岂不可(怎么不可以)

(9)表示估计、推测。相当于也许、莫非 将军岂有意乎。――《战国策·燕策》

(10) 又

荆卿岂无意哉。

将军岂愿见之乎。――《三国志·诸葛亮传》

(11)又

将军岂有意乎。

(12)又如:岂有(也许有)

岂不qǐbù

难道不…?怎么不…?

岂不容易?

5. 尝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1、<;动>;吃;品尝。

《吕氏春秋 察今》:“~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朝代:战国末年

作者:吕不韦属下门客集体编撰

释义: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

2、<;动>;尝试。

《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试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弟子

释义:我虽然天生并不聪明,但是愿意请求您让我尝试着做这件事。

3、<;动>;经历;遇到。

《庖丁解牛》:“技经肯綮之未~,而况大軱乎!”

朝代:先秦

作者:庄周

释义:连经络相连和筋骨结合的地方都没有碰到过,何况是大骨头呢?

《左传 僖公十八年》:“险阻艰难,备~之矣。”

朝代:春秋末期

作者:左丘明

释义:艰难险阻,都经历过。

4、<;副>;曾;曾经。

《劝学》:“吾~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朝代:战国

作者:荀子

释义:我曾经一天到晚地冥思苦想,(却)比不上片刻学到的知识(收获大)。

《伤仲永》:“仲永生五年,未~识书具,忽啼求之。”

朝代:北宋

作者:王安石

仲永长到五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

扩展资料:

关于“尝”的词语:

1、尝敌:试探敌人的强弱。

《心术》:“故古之贤将,能以兵~,而又以敌自尝,故去就可以决。”

朝代:宋代

作者:苏洵

释义:所以古代明智贤能的将领,都能够用一定兵力去试探敌方的虚实,又能够根据敌方的强弱,准确地估计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对是进攻还是避战撤退,都能做出自己的决断。

2、尝鼎一脔:尝其一二,可知其馀。

《吕氏春秋 察今》:“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脟:同“脔”。)

朝代:战国末年

作者:吕不韦属下门客集体编撰

释义:品尝一小块肉就知道了一整锅肉的味道,进而知道一鼎肉的味道是否调和。

3、尝新:尝食新收获的五谷。

汉语言文学网-文言文词典之尝

6. 竦体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sǒng

(会意。从立,从束。立,站着。束,约束。本义:肃敬;恭敬)

同本义〖respect〗

竦,敬也。——《说文》。段注:“敬者,肃也。”

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竦然(肃然起敬的样子);竦听(肃然敬听);竦立(恭敬的站着);竦敬(肃然起敬);竦惧(肃立惶恐)

(企立,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crane〗

寡人将竦意而览焉。——《汉书·东方朔传》

竦余身而顺止兮。——《后汉书·张衡传》

士卒皆山东人,竦而望归。——《汉书·韩王信传》

夫临搏而企竦,闻乐而窃者,或有赏音而识道也。——《文选·曹植·求自试表》

又如:竦首(抬头);竦企(引领举踵以待);竦耳(竖起耳朵)

耸立〖shoothighup;tower〗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乐府诗集·曹操·步出夏门行》

又如:竦杰(高高地耸立);竦立(竖立);竦峙(耸立,高耸峙立);竦拔(高耸挺拔);竦峭(高峻;陡峭);竦竦(高耸貌);竦垒(耸立叠起);竦石(耸立的石头);竦秀(挺拔秀丽;庄重文雅)

通“耸”。往上跳〖jumpup〗

若士举臂而竦身,遂入云中。——《淮南子·道应》

举戈林竦,挥锋电灭。——《文选·木华·海赋》

我很想借此算是竦身一摇,将悲哀摆脱。——《为了忘却的纪念》

又如:竦身(耸身。纵身向上跳);竦辔(纵辔。谓骑马)

振动;振作〖vibrate;bestironeself〗

夫周秦之末,三五之隆,已尝专意散财,厚爵禄,竦精神,举天下以求之矣。——《汉书》

又如:竦神(振作精神);竦健(振奋强健);竦动(抖动;震动)

执;握〖hold〗

竦长剑兮拥幼艾,荪独宜兮为民正。——《楚辞·屈原·九歌·少司命》

又如:竦剑(仗剑;持剑)

通“悚”。恐惧〖fear〗

竦,惧也。——《尔雅·释诂》

不戁(nǎn恐惧)不竦,百禄是总。——《诗·商颂·长发》

弃甲负弩,战竦而却。——《韩非子·初见秦》

怒形则千里竦,威振则万物伏。——《汉书·李广传》

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两个人都竦然的回过头。——鲁迅《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