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澳门历史街区蕴涵了哪些文化?

澳门历史街区蕴涵了哪些文化?

澳门历史街区保存了澳门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是我国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并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街区。同时也是西方宗教文化在我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的重要见证,是上百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存的结晶。

澳门自16世纪中叶开埠之后迅速崛起,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窗口与交汇之地,澳门凭借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有利地位,在积极主动地引进西方文化和输出我国文化的同时,致力于中西文化的融合与贯通,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区域文化现象。

在宗教方面,澳门逐渐兼容接纳了不同的宗教信仰,在澳门文化中也包括了中西不同的宗教。作为西方天主教文化在我国的最初传播之地,中西文化首先在宗教领域展开,并一直都***生***存。

在清朝雍正皇帝禁教之前,澳门不仅有西式的教堂,比如圣母小堂、玛尔定堂、三巴寺等,也有随处可见的中国式寺庙,影响较大的有妈阁、莲峰庙、普济禅院、观音堂等。这些教堂与寺庙在澳门的土地上互相融合,井水不犯河水,和谐地***存着。

在文化方面,出现了西方传教士中化和澳门中国天主教徒西化的现象。如被人们称为“西方汉学鼻祖”的利玛窦到达澳门之后,开始学习汉文,讲汉语,并着汉装。入天主教的我国教徒则取葡萄牙名字,穿西服,做礼拜。

在语言方面,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前,就有了相互融合的趋势。在澳门,汉语、葡萄牙语、粤语、英语等各国语言都可以使用,并且出现了葡、粤两种语言相互融合的现象。

中西语言文字的交流,也伴随着外国人编写的汉语学习用书,如《华英字典》、《广东省土话字汇》、《汉语百科词典》、《简易汉语教程》、《广东方言文选》等的不断出版而加快了步伐,可见当时中葡语言交流的普遍。

在风俗习惯方面,中西风俗在澳门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据《澳门纪略》记载:入教的澳门人“渐染已深,语言习性,渐化为夷”。不少中国人接受了西方的风俗和习惯,还有不少传教士也按照我国的风俗习惯生活。

如在《澳门纪略》的《三巴寺僧图》中,就画着一位西洋教士头戴四方平定巾,身穿大袖衫,腰系织带,足履双脸鞋,一副明代儒士的装扮。

而在耶稣会在澳门设立的教堂三巴寺中,寺内的僧众从明朝至清朝,一直都保持着利玛窦着儒服儒冠、讲汉话、习汉文的传统。

在婚姻方面,澳门不少家庭在婚姻仪式中都采用了中西并用的方式。结婚时,新郎和新娘先穿唐装旗袍,拜天地祖先,敬父母长辈,然后再穿着西装和婚纱,到教堂行礼,接受神父的新婚祝福。

这表明,中西文化兼容已经融入了人们的行为模式中。此外,澳门中西居民互通婚姻的情形也非常普遍。

据《澳门纪略》记载,自明代以来,在澳门的葡萄牙人“得一唐人为婿,皆相贺。”这种中西血统的混合,既是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结果,也是中西文化深层交融的表现,这在素有“中西文化大熔炉”之称的香港也是非常罕见的。

在乐器、绘画方面,来自西方的音乐和绘画都是通过宗教仪式而传入我国的,主要有风琴、铜弦琴和西洋军乐。

清康熙年间,有很多关于西洋风琴的记载,还出现了采用我国文学传统的描写方法来描述西洋风琴效果的《西洋风琴诗》。清朝副将郎亦傅巡边到澳门之后,欣赏了西方教士的演奏之后,竟然仿制了一架在音色方面超过原器的风琴,并打算进献给朝廷。

同时,澳门也出现了诸如亚历山大、马生、韦伯、柏黎、孔夫顿、义律、钱纳利、波塞尔等著名的西方画家。这些画家用西方的绘画技法描绘澳门的风物,然后出口到西方,为中西文化的交流写下了珍贵的篇章。

西方文化自16世纪中叶在澳门与我国文化相碰,经过数世纪高密度的社会空间互动后,***生***存,最终达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的地步。

在澳门,居家过日子,门前一定要立个土地神牌位,每日敬供,香火不断。开张举行庆典之前,要舞龙耍狮,摆放供台,点香乞祖保佑。新船下海,要燃放鞭炮,求助平安。传统节日,更是祭庆有加。各种传统节日在澳门被过的如火如荼。

始建于明成化年间和明崇祯时期的妈阁和普济禅院,就是我国传统文化在澳门立足扎根的标志性成果,具有闽、浙、粤多元化色彩的***融文化特质,是澳门本土文化的基础。

中西风俗在澳门相互影响、融合,人们既可以过圣诞节、复活节等西方节日,也可以过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我国传统节日。无论是我国还是西方的节日,在澳门必定要举行相关的庆祝活动。

尤其是春节,所有的准备活动在节前的好多天就已经连续展开,从大年除夕晚开始至年初一的凌晨时分,澳门居民会大批涌向妈阁,进行还愿或为来年祈求昌盛平安的事宜。人们还在指定的范围之内鸣放爆竹和烟花庆祝,到处洋溢着欢乐祥和的气氛。

每年农历端午节时,在新口岸海面、水塘角海面和西湾对开海面都有龙舟竞渡。此外,每逢与西方宗教、传统习俗有关的节日,如“圣体耶稣大出游”“圣母花地玛出游”“娘妈诞”“醉龙醒狮大会”等,也举行庆祝活动。

或者是露天搭台表演戏曲、粤剧,或者是在教堂内举行宗教弥撒及圣像出游,形式多种多样,充溢着异常鲜明的区域文化特征。

在葡萄牙人定居澳门的400多年间,澳门不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以华人和华语为主的社会,而且在1887年12月清朝政府与葡萄牙签订《和好通商条约》之前,澳门一直都在中央帝制的管辖之下,按例向国家缴税纳赋。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西方文化虽然传入澳门,却始终没有登堂入室占据统治地位,它的存在仅仅体现在建筑风格、饮食癖好和习俗相貌等表层的文化上。

而真正支配澳门人思维、观念的中庸尚和、忠孝礼义等的文化积淀,依然来自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支撑澳门文化的基石与主流。

澳门是东西方文明最早在东亚地区交融的场所,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在这片土地上***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