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文中的地理知识 比如河东河西河南河北和内河外,江东江西江南江北
中国古代文献中一般江河专指长江黄河。
河东 河东代指山西。因黄河流经山西省的西南境,则山西在黄河以东,故这块地方古称河东。
秦汉时指河东郡地,在今山西运城、临汾一带。唐代以后泛指山西。
河西 河西泛指黄河以西之地,其意在古代有过变化。春秋战国时,指今山西、陕西两省间黄河南段以西地区,约在陕西省的韩城、合阳、大荔一带。
汉、唐时多指甘肃、青海两省黄河以西的地区。现在的河西指的是甘肃省武威(古称凉州)、张掖(甘州)、金昌、酒泉(肃州)和嘉峪关,即河西五市。
河南 古称中原(现在有时亦以中原代指河南),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是元代以前中国历史的核心区域。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南道,辖境在黄河之南,故名,东尽海,西距函谷,南滨淮,北临河。领虢、陕、汝、郑、滑、汴、许、陈、蔡、颍、亳、宋、徐、泗、宿、海、濮、曹、登、莱、密、青、沂、兖、淄、齐、郓、棣、濠和河南府,***30个州府。
辖境相当于现在的山东省、河南省全境,江苏省北部和安徽省北部。治洛州洛阳县(现在河南洛阳市东北)。
河南道是今河南省名的由来。河北 河北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张家口涿鹿的黄帝城位于涿鹿县矾山镇西2公里处。河北在战国时期大部分属于赵国和燕国,所以河北又被称为燕赵之地。
河北古属冀州(古九州之一),故简称冀。历史上向来为京畿重地。
唐贞观元年(627)置河北道,辖境在黄河之北,故名,东并海,南临于河,西距太行、常山,北通渝关、蓟门,(渝关即今山海关,蓟门即今居庸关),领怀、魏、博、相、卫、贝、邢、洺、恒、冀、深、赵、沧、德、定、易、幽、瀛、莫、平、妫、檀、蓟、营24州和安东督护府。为今河南江河以北及山东、河北之地,包括河北大部、河南、山西、北京、天津的一部分,治魏州,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
河北道是今河北省名的由来。河内 春秋战国时期,以黄河以北为河内。
古代泛指黄河以北的地区,约相当于今河南省。河外 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南为河外(相对于黄河以北为河内)。
亦以黄河之西为河外。《左传.僖公十五年》:“赂秦伯(穆公)以河外城五。”
即说的是晋惠公以河西五城贿秦穆公。江东 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
江东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主要指芜湖 南京一带,也可指以芜湖为轴心的长江上下游南岸地区,文化意义上也包括江北临江的滁县、六合、来安等地,即今皖南、皖东、苏南、浙江以及今江西赣东北(东部)称作江东。《史记·项羽本纪》:“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李清照诗云:“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赤壁之战》:“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江西 对应于上面的江东。
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以江南道分置,分江南道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江南西道治洪州,领宣、饶、抚、虔、鄂、江、洪、袁、吉、澧、朗、岳、潭、衡、郴、邵、永、道、连诸州,***19州。
相当于今江西全省及湖南、安徽、湖北的一部分。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
江南 江南,字面意义为江之南面。在人文地理概念中特指长江以南。
在不同历史时期,江南的文学意象不尽相同。江南最早出现在先秦两汉时期是以楚国为背景所指的长江中游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
狭义的江南现指长江中下游平原南岸、濒临长江沿线组成的江南地区。苏杭为中心的小江南经济更为发达。
广义江南涵盖长江中下游流域以南,南岭、武夷山脉以北,即湘赣浙沪全境与鄂皖苏长江以南地区。江北 长江以北地区,相对江南而言,主要指江苏、安徽两省的长江以北、淮河以南地区。
唐代为淮南道地区,宋代为淮南路地区。泛指 长江 以北。
宋 陆游 《梅花绝句》:“ 蜀王 小苑旧池台, 江 北 江 南万树梅。” 泛指江水的北面。
《国语·吴语》:“於是 吴王 起师军于江北。” 特指 北魏 及其统治下的地区。
《南齐书·魏虏传》:“﹝ 拓跋宏 ﹞甚重 齐 人,常谓其臣下曰:‘ 江南 多好臣。’伪侍臣 李元凯 对曰:‘ 江南 多好臣,岁一易主; 江北 无好臣,而百年一主。
’ 宏 大慙。” 江表 长江以南地区,从中原看,地处长江之外(表,作外来解释),故称江表。
江表就为长江之外的意思,相对于古人居住的中原地区,长江之外包括了江南江东等大部分地区。三国里的江表,专指荆襄地区刘表势力,区别于江东孙氏。
2. 有哪些古文中含有地理知识古诗词在地理学习中的妙用 [ 作者:杨正义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551 更新时间:2004-4-8 文章录入:qqqqqq ] 在我国浩翰的文学海洋里,有许多描述地理景观、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名诗佳句。
从小学到高中,我们已学了不少的古诗词。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时,若能将古诗词进一步深化理解,便会惊奇地发现古诗词中也包含大量的诸如气候、地形、水文等有关地理知识。
下面略举数例,以供同学们参考。 一、古诗词与气候 古诗词中描写气候的句子 很多,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反映了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水(雪)的天气变化特征;“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反映了气温垂直分布的特点,正是因为气温随地势的上升而降低(地势每上升1000米,气温下降6℃)这一特点,才造成了山上、山下的桃花花期早迟不一这种地理现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睛却有睛”是对流雨的极好写照,从诗句中我们能体会对流雨的特点是: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等。
二、古诗词与地形 我国地域辽阔,地貌类型多样,其成因各有不同。有风化、侵蚀、搬运、沉积等外力作用,也有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
这在我国古诗词中也有描述。如:“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可理解为流水侵蚀地貌,即在地壳抬升的情况下流水深切河谷,使得“两岸青山相对出”;“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说明蜀道崎岖,自古闭塞的四川盆地地貌;“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正是典型的山地地形的描写佳句,反映出庐山的雄奇秀丽。
三、古诗词与水文 描写水文方面的诗句也不少。如: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对庐山瀑布的描绘;“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展示了奔腾不息的长江流经三峡时水流湍急、一写千里、气势磅礴的壮观景象;“海潮随月生,江水应春生”、“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既展示了钱塘潮汹涌澎湃卷潮而来的磅礴气势,而且也描绘了潮汐最壮观的时间(八月十八)及潮汐形成的天文因素(月球的引力)。 像上述能表现出如气候、地形、水文、人文等有关地理知识的诗句还有很多,只要同学们在学习中善于发现,善于思考,能将古诗词与地理知识联系起来,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我们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兴趣。
既复习了古诗词知识,又加深了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一箭双雕,岂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