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楷书又称为什么

楷书又称为什么

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汉代已具雏形,魏晋盛行,至隋唐乃集大成。

楷书的点画各自独立,每一点画都有起止,上一笔尾与下一笔首之间没有附钩、牵丝,不相萦带连属,楷书不像行草书那样欹侧取势、率意放纵,点画的长短粗细变化不大。

其结体均衡匀称,用笔极为严谨,因此有时简直苛刻到多野枝行一分嫌长,少一分嫌短,宽一毫嫌肥,窄一毫嫌瘦的程度,正颂哗是楷书用笔严谨,故其行笔较慢。若行笔快捷,就不可能完备周详。搭蔽

楷书墨色统一

姜夔在《续书谱》中说:凡作楷,墨欲干,然不可太燥。行草则燥润相杂,以润取妍,以燥取险。墨浓则笔滞,燥则笔枯,亦不可不知也。

也就是说,写楷书,用墨不可太淡,否则字无神采,但又不能太浓,否则滞碍笔锋,注墨不畅,字会显得血脉不通,丧失神气。用墨不可太湿,太湿字迹虚浮肿胀,又不可太干,太干字迹枯干无肉,因此,写楷书用墨宜润而不湿,干而不燥,墨色统一。

楷书虽然每一笔本身从始至终的轻重有对比,笔画之间的轻重也有对比,但是这种对比的反差远不如行草书那样强烈。这是由楷书点画和结体的和谐与一致性所决定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