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成语解释 - 沈家煊的学术成果

沈家煊的学术成果

2004年

《现代汉语语法的功能、语用、认知研究》(主编),商务印书馆。

2002年

《著名中年语言学家自选集·沈家煊卷》, 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9年

《不对称和标记论》,江西教育出版社。 2005年

《也谈能性述补结构“V得C”和“V不C”的不对称》,《语法化与语法研究》(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11月。

《词典编纂“规范观”的更新》,《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3期。

2004年

《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4期。

《人工智能中的“联结主义”和语法理论》,《外国语》2004年3期。

《语法研究的目标——预测还是解释?》,《中国语文》2004年6期。

《规范工作和词典编撰》,《语言文字应用》2004年2期。

《动结式“追累”的语法和语义》,《语言科学》2004年6期。

《再谈“有界”与“无界”》,《语言学论丛》第三十辑,商务印书馆2004年。

《说“不过”》,《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5期

2003年

《汉语动补结构的类型学考察》,《世界汉语教学》第3期。

《从“分析”和“综合”看<马氏文通>以来的汉语语法研究 》,《马氏文通与汉语语言学史》,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复句三域“行、知、言”》,《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

2002年

《如何处置“处置式”——试论把字句的主观性 》,《中国语文》第5期。

《行、知、言 》,《论证》第1期。

2001年

《跟副词“还”有关的两个句式 》,《中国语文》第6期,483—493。

2000年

《句式与配价 》,《中国语文》第4期,291—297。

《说“偷”和“抢”》,《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19—24。

《“认知语法”的概括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9—33。

《语法中的“标记颠倒”现象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10辑,1—18。

1999年

《英汉方所概念的表达 》,载赵世开主编《汉英对比语法论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38—63。

《转指和转喻 》,《当代语言学》第1期,3—15。

《语法化和形义间的扭曲关系 》,载石锋、潘悟云主编《中国语言学的新拓展》,香港城市大学出版社,217—230。

《“在”字句和“给”字句 》,《中国语文》第2期,94—102。

《语法研究中的分析和综合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7。

1998年

《二十世纪的话语语言学 》,载刘坚主编《二十世纪的中国语言学》,北京大学出版社,743—774。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 》,《当代语言学》第3期,41—46。

《语用法的语法化 》,《福建外语》第2期,1—8。

1997年

《语用,认知,言外义 》,《外语与外语教学》第4期,10—12。

《词义与认知:<从词源学到语用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74—76。

《类型学中的标记模式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10。

(Shen,J.&Y.Gu),Conversation and sentence-hood. Text 17-4:477—490。

《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中国语文》第4期,242—250。

1996年

《我国的语用学研究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1—5。又载许嘉璐等主编《中国语言学现状与展望》,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345—354。

《英汉对比语法三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8—13。

1995年

《“有界”与“无界”》,《中国语文》第5期,367—380。

《正负颠倒和语用等级 》,《语法研究与探索》第7辑,237—244。

1994年 《R.W.Langacker的“认知语法”》,《国外语言学》第1期,12—20。 《“语法化”研究综述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17—24。

《“好不”不对称用法的语义和语用解释 》,《中国语文》第4期,262—265。

1993年

《句法的象似性问题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1期,2—8。

A metalinguistic adverb hao 好 in Mandarin Chinese, In J.C.P. Liang and R.P.E.Sybesma eds.From classical fu to“three inches high”:Studies on Chinese in honor of Erik Zurcher,Leuven/Apeldoon,Garant.141—152.

Slips of the tongue and the syllable structure of Mandarin Chinese. In Yau Shun-chiu ed. Essays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by Contemporary Chinese Scholars, Editions Langages Croises, Centre de Recherches Linguistiques sur I’ Asie Orientale, Ecole des Hautes Etudes en Sciences Sociales. 139—162.

“语用否定”考察,《中国语文》第5期,321—331。

1992年

《口误类例》,《中国语文》第4期,306—316。

1991年

《Hawkins<什么是语言***性>一书评介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65—68。

《<类型和***性>评介》,《国外语言学》第3期,25—28。

1990年

《语用学和语义学的分界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6—35。

1989年

《神经语言学概说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4期,23—28。

《不加说明的话题——从“对答”看“话题—说明”》,《中国语文》第5期,326—333。

《“判断语词”的语义强度 》,《中国语文》第1期,1—8。

1988年

《心理语言学述评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2—9。

《Simon Dik“功能语法”三部著作综合介绍》,《国外语言学》第1期,24—27。

《讯递和认知的相关性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3期,62—65。

1987年

《Halliday<功能语法导论>介绍 》,《国外语言学》第1期,17—24,第2期,62—65。

<Subject function and double subject construction in Mandarin Chinese>.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Vol. XVI, No.2, 195—211.

1986年

《汉语“也”、“还”、“倒”的英译 》,《中国翻译》第2期。

《1965年以来国外汉语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中国语文天地》第3期,32—33,25。

《“差不多”和“差点儿”》,《中国语文》第6期,442—456。

1985年

《雷·贾肯道夫的<语义学和认知>》,《国外语言学》第4期,19—22。

《英语中的歧义类型 》,《现代外语》第1期,26—35。

《英汉空间概念的表达形式 》,《外国语文教学》第4期,33—40。

《词序与辖域:英汉比较 》,《语言教学与研究》第1期,96—104,又载杨自俭、李瑞华编《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56—463。

1984年

《汉语“了”字跟英语相应的说法》,《语言研究》第1期,114—126。(赵世开、沈家煊)

《英汉介词对比 》,《外语教学与研究》第2期,1—8。

1983年

《介绍<心理和语言——心理语言学导论>》,《国外语言学》第3期,40—45。

1982年

《国外汉语研究论文索引(英语部分)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语言系硕士论文。部分载《语文论集》1—3辑。 2000年

《现代语言学辞典》(D.Crystal:A Dictionary of Linguistics and Phonetics),商务印书馆。

1993年

(周流溪,林书武,沈家煊)《支配和约束论集——比萨学术演讲》(N.Chomsky:Lectures on Government and Binding——The Pisa Lectures),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9年

《语言***性和语言类型》(B.Comrie:Language Universals and Linguisitc Typology),华夏出版社。

1988年

(沈家煊,周晓康,朱晓农,蔡文兰)《语言导论》(V.Fromkin & R.Rodman:Introduction to Language),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

1986年

(黄长著,林书武,沈家煊)《句法理论的若干问题》(N.Chomsky:Aspects of the Theory of Syntax),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