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的《语源由来辞典》里说,因为是江户时代初期经由中国传到日本的,所以就得了这个名字。可为什么要叫南京豆,不叫“北京豆”、“天津豆”、“温州豆”呢?
先来看看江户时代。日本的江户时代是德川幕府统治日本的年代,时间大概是1603年——1867年。对照一下中国的年表,1603年,正值明朝第十三个皇帝,明穆宗——朱翊钧(1563-1620)在位。1867年,正值清穆宗(也是穆宗!好巧)同治在位。也就是说,江户时代基本上跟明朝是重合滴。明朝的首都是哪儿啊,在朱棣同志迁都之前,南京嘛。
日语中还有一些跟「南京豆」类似的词,比如「南京米」(なんきんまい)?「南京锭」(なんきんじょう 荷包锁、挂锁)等,基本都是在那个时期,从中国传到日本的。。在江户时代,日本人习惯于给那些从中国传来的,小巧精致稀有的事物取名为「南京~」。后来,即便不是明朝,哪怕是清朝传来的事物,也会习惯性地被加上「南京~」的字眼。例如,小白鼠在日语中叫「南京ネズミ」,日本的信鸽居然叫「南京鸠」(なんきんばと)。因为这两种小动物的原产地在中国。到此为止,还都算是好东西吧,也都还算是中国传过去的,即便京城早不在南京了,其实准确来说,明成祖之后首都就已经迁到北京了,但日本人还是固执地用着「南京~」来代表中国,足见其性格中执拗、墨守成规的一面。这种性格有利有弊。利,日本的匠人精神,使得Made in Japan的意义,完全不同于Made in China。弊,当全世界都已开始用电脑时,日本人却还在兢兢业业地不断升级“文字处理机”,让“文字处理机”拥有了各种“智能”。当然,结果那些功能全都被一个WORD文档轻松KO了。于是日本人痛定思痛,果断舍弃“文字处理机”,又开始吭哧吭哧地升级PC……总的来说,似乎还是利大于弊吧。
扯远了,再回来说「南京~」。明朝之后,「南京~」在日语中就未必都是好东西,也未必是从中国传过去的了。比如「南京虫」(なんきんむし),就是栖息在人们家宅中,夜间吸血的臭虫。这种虫子分布在世界各地。据日本博物学家田中芳男在《南京虫又床虱》的报告中所说,南京虫是明治维新前,幕府从外国购入的古船中附带的。这种虫子,既不是明朝的虫子,也不一定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虫子,却被叫做「南京虫」。这里的「南京~」已经演变为海外的意思了。
在日语中,跟「南京~」相类似的,还有「南蛮~」(なんばん)。这个词原本指的是南洋,暹罗、吕宋等地。到了近世又成了对荷兰和西班牙的称呼。最后演变成一个模糊的“南方”的概念。例如,「南蛮絵」(なんばんえ 西洋画)、「南蛮学」(なんばんがく 西洋学)、「南蛮寺」(なんばんじ 基督教堂)等等。
看到这儿,大家有没有觉得语言跟历史真是息息相关的,它就像是历史的活化石一样。所以学习语言,不光要记语法和词汇,还得知道语言背后的故事。尤其,日语是一种十分暧昧的语言,除了字面意思之外,一个词往往有着微妙的难以言传的意味。比如“南京豆”“南京米”这些从明朝传到日本的东西,其实都是比较实用的,正面的东西。而到了明治维新时期,日本人已经将不知从哪儿跑来的臭虫叫做“南京虫”了。其中的落差,还得各位自己细细品味琢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