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健康术语-下窍

健康术语-下窍

下窍即指前阴和后阴。前阴又称下阴,包括男性外生殖器(阴茎、阴囊)和女性外生殖器(阴户);后阴即肛门,又称魄门。

中医望诊中有望下窍的应用。

肾开窍于二阴,司二便,主生殖,精窍通于肾,阴户通于胞宫,尿窍通于膀胱。前阴为宗筋所聚,又为太阴、阳明之所合,肝、胆经脉络阴器。此外,任、督脉皆起于胞中,出于会阴,与前后阴皆有密切关系。后阴通于直肠、大肠,有排便作用,与肾、肺、脾、胃等脏腑有关。

(一)前阴

1、阴囊:正常人阴囊的形态与气候、年龄有关。一般来说,天寒收引,或青少年脾肾气旺,阴囊较紧束;天热弛缓,或老年脾肾虚弱,阴囊较松弛,下坠软塌,力气虚体弱之征。阳囊肿大,皮肤透明,按之如水囊感者,称为水疝,乃因水湿停聚而成。阴囊中似有肿块,使之胀大,久立或咳嗽时则胀大更甚,平卧之后往往缩小或消失者,称为气疝,为气滞于下,或气虚不能升举所致。阴囊肿大有物,不透明,不坚硬,卧则入腹,立则入囊,时上时下者,称为狐疝,多因肝失疏泄而成。阴囊肿硬重坠,如升如斗,麻木不知痛痒者,称为(疒颓)疝,多因痰湿之邪瘀结,厥阴之脉为湿所阻而成。阴囊、阴茎或阴户内缩入腹者,称为阴缩。阴缩多因外感寒邪之入少阴所致,亦可因阳明热盛,热邪陷入厥阴,阴液大伤,以致宗筋失养而成。阴囊一侧或两侧红肿热痛,甚至寒热,或反复发作,称为囊痈,多因肝肾二经湿热下注,蕴结成毒,或外感邪毒所致。若阴囊起粟米样红色疙瘩,痒甚,搔破浸淫脂水,或热痛如火燎,经久不愈,称为肾囊风、绣球风,乃由肝经湿热下

2、阴茎:阴茎萎软不能举,或举而不坚,称为阳萎,多因肾阳亏虚所致。若阴茎易举,甚则久举不衰者,称为阳强,多因肝经火炽,或肾阴亏虚,阴虚不能制阳,虚阳妄动所致。若阴茎硬结,破溃后流脓血,多因梅毒引起,或房事不洁所致。

3、阴户:妇女阴户中有物突出如梨状,名为阴挺、阴茄,多因中气不足,脾气下陷所致,或因产后用力过早,努伤所致。阴户肿胀,称为阴肿。作痛者,多由劳伤血分所致;不痛者,多为水肿。若阴户初起红肿,继则皮肤增厚、变白,最终于枯萎缩,或有裂纹,奇痒作病者,中医归为阴痒范围,多为脾虚肝郁,湿热下注,久而伤及肝肾所致。前阴一侧或两侧红肿;疼痛,甚则溃破后流脓血者,多因外感邪毒所致。

(二)后阴

肛门有物突出,色红或粉红,呈环状或花瓣状,称为脱肛。轻则大便时脱出,便后即可缩回;重者脱出后不易缩回,须用于慢慢推入肛门内。多因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升举无力所致,常见于老人、小儿及妇女产后,或见于泻痢日久的患者。习惯性便秘,长期咳嗽,也常为本病的诱因。

肛门内外的周围生有小肉突出如峙,疼痛,甚至便时出血者,称为痔疮。若生于肛门外,质地较硬,光滑,时或肿胀者,称为外痔;若生于肛门之内,肿起如核,初起较小而软,呈鲜红或青紫色,久则痔核增大,可脱出肛外,表面微带灰白,形态或长或圆,小如蚕虫,大如杨梅者,称为内痔;若内外皆有,称为混合痔。痔疮溃烂,日久不愈,形成瘘管,管道或长或短,或有分支,通入直肠者,称为肛瘘,乃因肠内湿热风燥四气相合而成。

肛门周围折纹的皮肤裂口,大便时流血鲜红,疼痛如烧灼者,称为肛裂,多因大肠热结,燥屎撑裂,或伴有痔疮。

1.周海平.《黄帝内经大词典》:中医古籍出版社,2008年

2.张家锡.《中医诊断学》: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