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读书】061《考试脑科学》:日本“清北”学霸教你如何考试

【读书】061《考试脑科学》:日本“清北”学霸教你如何考试

对于当前的教育,可以借用狄更斯的那句名言“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的方面是几乎所有国家和人民都空前地重视对后代的教育,坏的是一提起教育,就会令所有人瞬间焦虑起来。特别是在中国,韩国,还有日本,教育被曲解成了为了考大学,就更加让人想抓狂,却不知道从哪里抓起。

于是乎,一旦有某个考上清北的学霸放出自己的笔记、学习方法或者考试诀窍时,无不在坊间疯传一时,让学生家长们把收藏夹塞个满满当当,才能勉强解一解焦虑的渴。近几年来,国家在给“内卷化”的教育形势急踩刹车,人们似乎也渐渐明白了,在学校学习知识,通过考试,也仅仅是学习教育的一个方面,或者一个阶段而已。

不过,正确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一回事,毕竟孩子还是需要学校教育,学校对孩子接受程度最好的评估方法,还是考试。不得不把话说回来,有没有“更人性化”、更普适的学习方法能让孩子在考试这事上少受点折磨呢,有没有科学的策略让人们不论是继续深造,还是步入职场,还能逢考必过呢?

答案是有的。今天我要和你分享的这本书—— 《考试脑科学:脑科学中的高效记忆法》 ——就是专门探讨大脑是如何记忆,如何应试的科普书。而且必须说的是: 这本书的作者不光是考入东京大学(日本的“北大”)的学霸,而且还是职业研究人脑的学习记忆机制的。

所以,解读这本书之前,我们先来认识一下作者。

池谷裕二(Yuji lkegaya),1970年生于日本静冈县,1998年,他凭借对大脑“海马体”的研究成果,取得日本东京大学药学博士学位,现任东京大学药学系研究科教授,主攻脑科学研究。

2002年起,他担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专业为神经科学与药理学,研究领域为人脑海马体与大脑皮层的可塑性,同时担任日本脑信息通信融合研究中心(CiNET)研究主任、日本药理学会学术评议员、ERATO人脑与AI融合项目负责人。因为在脑科学领域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日本“青年科学家奖”和“学士院学术奖励奖”。

池谷博士并不是一个只会搞科研的老学究,他十分擅长用大众的语言来科普脑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著有《海马记忆法》、《进化过头的脑》、《脑的辩解》、《单纯的脑,复杂的“我”》、《脑的奇 妙嗜好》等,在日本拥有众多读者。

今天的这本《考试脑科学》脱胎于他在2002年写给高中生的一本叫《高中生学习法》的畅销书,内容不仅针对高考,而且推广到了社会上的各种资格考试。

原因主要是人脑不善于记忆, 特别是长期的、准确的记忆 。考试的关键无外乎记住足够多且足够准确的知识,并且能在考场把它们准确地输出到卷子上。说起来很简单,但是每个考过试的人都知道,做到谈何容易。因为 人脑不是为考试这种“无关紧要”且“反人性”的事情设计的,而是为了生存繁衍而设计的 。

人脑是2亿(200,000,000)年的自然演化的产物,然而却要在短短2000年时间内学会长期准确地记忆知识,参加考试。

大脑负责长期记忆的部分是“大脑皮质”,但如果你以为记忆的关键是大脑皮质,那就错了。因为真正影响人类记忆处理储存的部位是不起眼的“海马体”——它负责判断哪些信息值得被记住。

海马体会告诉我们,必须记住有三角形头部移动物体,哪怕它只是条绳子,我们也应该首先认为它是蛇;颜色鲜艳的“红伞伞白杆杆”不要想着去吃;沙滩上穿比基尼的少女更值得多看几眼,加深印象。

相反,子曾经曰过什么?1453年奥斯曼帝国是否攻破君士坦丁堡?雅字的牙在左边还是右边?这些统统不值一提,因为记不住这些跟生存繁衍没有半毛钱关系。

那咋办,答案是: 与“海马体”和解,用好这个长期记忆的“介绍人”。

大脑的记忆机制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短期记忆就像电脑的缓存RAM,容量小,存时短,用完即忘,考试需要的是长期记忆。

回想一下你背单词的时候:abandon,abandon,abandon……,记住了,两天以后发现忘记了,又翻开词典,abandon……,结果考试前发现还是记不清,干脆彻底“abandon(放弃)”了。我们的海马体会问:“你记得这是啥玩意?好吃吗?不好吃啊,那算了,我懒得给你往大脑皮质里面送。”

那么怎样才能让海马体乖乖就范呢?作者给出了一个办法: 重复 。当你看到这个答案时,可能非常失望,貌似学霸+专业研究者居然跟我之前背abandon所使用的方法一模一样。

没错,确实是重复让我们能够长时间记住知识点,但,当然不是死记硬背的重复,学霸是有方法的。

作者为我们提供了4种提升长期记忆的方法。

1. 激发“θ波”。 “θ波”是在我们好奇时产生的脑电波。研究表明“θ波”可以有效地刺激海马体,极大效率地将短期记忆转变为长期记忆。这就是为什么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调动“杏仁核”。 杏仁核是我们的“情绪发动机” 它控制着我们的恐惧,喜悦、悲伤、焦虑等诸多情绪,作者的研究告诉我们也就是情绪高涨的时候,记忆力更强。你即使记性再不好,也会记住几个怦然心动的时刻。

3. 学霸睡觉的时候都在学习。 这不是在开玩笑,而是有科学依据的。事实上,当我们睡觉时,海马体正在积极地整理学过的知识,如果不好好睡觉,我们的海马体就没有时间完成它的工作,于是你苦读一整夜的信息将会被海马体无情地丢弃。

4. 学习与生物节律结合。 考试一般是在白天进行的,所以要尽量让大脑在白天活跃起来。同时,因为长期记忆需要海马体在睡眠时进行整理,所以作者推荐在睡前安排背单词或记忆知识点。

我们的大脑除了不善于长时间记忆知识,而且不能准确地记忆知识。所以,我们一方面需要用前一部分的方法加强长期记忆,而且还需要提升记忆的准确性。

从最近的生物学渊源讲起,我们的大脑是从哺乳类动物进化而来,我们的大脑天生就是用来模糊地记住事物的大概轮廓,这样一来便于我们记忆更多危险的情形,二来便于我们尝试新的,类似的事物。作者通过小狗和计算机的实验对比,得出人类记忆的模糊性正是我们赖以一直繁衍至今的秘密武器。

人类的神经回路并不是一条线缆,在神经元之间,我们需要“神经突触”来作为信息“中转站”,这种中转会使信息变得“模糊”。那么怎么提高记忆的准确性呢?

作者为我们传授了很多个方法,我挑选了其中3个:

1. “关联”。 我们可以很轻易记起和我们体验相关的记忆,所以,我们需要将知识与体验相结合,或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知识关联起来,或者通过想象力让知识变得生动和丰富起来,作者介绍了“经验记忆”和“谐音记忆”等方法,这些“关联”能帮助我们将知识精细化。

2. “知识输出”。 我们可以试着将自己学到的知识讲解给别人听,这个输出的过程能极大帮助我们掌握自己此前学过的知识。类似的,我正在写的书评,也是对阅读的输出,同样有利于我掌握这本书的内容。不得不提,考试其实是一种很强烈的输出过程,它将迫使你搜肠刮肚去调用你的记忆,而且尽可能地准确地完成答卷,回想一下,很多知识是因为要考试,或者是考过了,你才记得更清楚的,不是吗?

3. 采用“循序渐进法”。 作者通过小狗的实验告诉我们,清晰地掌握知识,首先要将知识分成不同步骤/阶段,学习要找到适合自己的难度,符合自己情况的参考书和习题,不能想一下子就成了学霸。学习一门知识,还需要持之以恒,以欣赏油画为例,作者告诉我们,一开始可能每个人都不能区分文艺复兴时期和巴洛克风格的油画,但是经过持之以恒的学习钻研,就可以区分出不同流派之间的细微差别。

毕业于东京大学的池谷裕二是一位研究大脑记忆机制的专家,因为对“海马体”的出色研究,获得了“海马体”博士的绰号。他的这本《考试脑科学》告诉我们,大脑里的“海马体”负责将短期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人类大脑本不适合拿来考试,因为它不适合长期记忆和准确记忆。

人类大脑花了2亿年时间,为祖先躲避危险,不断适应新环境,寻找新机会,确保这个物种得以繁衍至今。2000年前,人类开始用考试这种“反人类”的方法逼迫自己走向文明.从那开始,古圣先贤就一直在探寻学习的秘密,现代脑科学家更是找到了应对考试的方法。

作者指出,我们需要充分利用“θ波”、杏仁核、睡眠以及把握生物节律来配合知识的反复输入,最终误导海马体让它乐意将知识转化为长期记忆。另外,我们还需要通过了解知识的全貌,分步骤来掌握知识的细节,从而让记忆变得准确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