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镜头组接中的时空转换问题。连贯方式转场,就是实行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之间的直接切换,干净利落,结构紧凑。相似性转场。利用场景与场景、段落与段落交接处上下两个镜头在形态上、数量上的相同或相似进行转场。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蒙太奇
在现代学人分析中国古典诗词的文章中,同样常常可以见到“蒙太奇式思维”的点评。这让我们思考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蒙太奇思维与现代电影蒙太奇思维的异同。首先,作为技巧性因素,我认为中国古典诗词中的蒙太奇表现与现代电影中的蒙太奇有着根本的区别,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所谓组成蒙太奇的诸多意象都已经沉入文化底层,其本身的含义在它被使用之前就已经被人们约定俗成了,例如:代表神话中信使作用的“青鸟”,代表书信和家人挂念的“鸿雁”,又如代表人们美德和人品的“美人香草”等等。但在现代电影的蒙太奇使用中,可以说任何影像都可以参与到蒙太奇的组接中,并能够产生新的含义,不同于一般性的约定俗成。当然,现代电影中对古典性的约定意象也并不排斥,诸如代表和平的白鸽等等,吴宇森电影中的白鸽,常常让人感受到和平的气氛并为即将到来的血腥紧张。其次,作为思维性存在,笔者倾向于认为古典和现代具有***同性,这似乎已经被人类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所证明。实验表明:人眼具有不断追寻新的图像的生理本能,此点古今皆同。所以在评价中国古典诗词时用到蒙太奇式的术语也未尝不可。
比较认可的蒙太奇分类大概有三种。基于蒙太奇具有叙事和表意两大功能,人们把蒙太奇划分为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叙事蒙太奇、表现蒙太奇、理性蒙太奇。前一种是叙事手段,后两类主要用以表意。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行第二级划分,具体如下:叙事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重复蒙太奇、.连续蒙太奇)、表现蒙太奇(抒情蒙太奇、心理蒙太奇、.隐喻蒙太奇、对比蒙太奇)、理性蒙太奇(杂耍蒙太奇、反射蒙太奇、思想蒙太奇)(以上分类及具体解释见《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
对比上面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到,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出现的蒙太奇形象及思维,叙事的占据较少数,表现的占绝大多数,而理性蒙太奇则少的近乎可怜。这不能不归因于中国主情的文化传统,在中国的古典诗词里,这种情感的表达更是趋于极致化和全面化。创作主体渗透于心、并将倾吐于外的主观情感决定着自己对意象的筛选和编排组合,如同一根红线,将诸多的意象串联了起来,而不至于意象自身的零零散散难以致意。因而,中国古典诗词多同质性的聚合,而少异质性的组合。于是,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许多的意象反复在不同的诗句里面出现,如晨钟暮鼓、如小桥流水、如孤灯冷枕、如沉鱼落雁、如古宅巷陌、如翠竹红梅等等。有诗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有词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西风古道瘦马……”等等都可作如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