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永乐大典》内容包括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涵盖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知识财富。
《永乐大典》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永陵,但大典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毁于火灾和战乱,也有相当一部分被后人以修书之名窃走,现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
扩展资料
《永乐大典》的成书,还要追溯到600年前。1403年,永乐帝朱棣命令明朝三大才子之一解缙主持编纂一部大型类书,宗旨如下:“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古代信息不发达,尤其学术类书籍,出版后极易失传。再要将它们集中起来,需要耗费大量的金钱和人力物力。
解缙很快完成了任务。永乐二年(1404)十一月即向皇帝呈送了初稿,名为《文献大成》。但永乐帝并不买账,认为此书“所纂尚多未备”,于永乐三年(1405)下令重修,设置总裁、副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
在这种“文化总动员”之下,朝野上下两千多人继续编书。总部设在文渊阁,由光禄寺负责送饭,锦衣卫负责保护人身安全。永乐五年(1407),第二稿完成。这一次,永乐帝很满意,赐名《永乐大典》。
人民网-《永乐大典》600年风雨飘摇今何在
百度百科-永乐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