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久泻简介

久泻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久泻的病因 5 久泻的辨证治疗 5.1 久泻·脾虚证 5.1.1 久泻·脾虚证的症状 5.1.2 证候分析 5.1.3 久泻·脾虚证的治疗 5.1.3.1 治法 5.1.3.2 方药治疗 5.1.3.3 针灸治疗 5.1.3.3.1 方一 5.1.3.3.2 方二 5.1.3.3.3 方三 5.1.3.4 饮食疗法 5.1.3.4.1 推荐食材 5.1.3.4.2 推荐食疗方 5.2 久泻·肾虚证 5.2.1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5.2.2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5.2.3 证候分析 5.2.4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5.2.4.1 治法 5.2.4.2 方药治疗 5.2.4.3 针灸治疗 5.2.4.3.1 方一 5.2.4.3.2 方二 5.2.4.3.3 方三 5.2.4.4 饮食疗法 5.2.4.4.1 推荐食材 5.2.4.4.2 推荐食疗方 5.3 久泻·阴虚证 5.3.1 症状 6 参考资料 附: 1 治疗久泻的穴位 2 治疗久泻的方剂 3 治疗久泻的中成药 4 久泻相关药物 5 古籍中的久泻 1 拼音

jiǔ xiè

2 英文参考

chronic diarrh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chronic diarrhea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10)]

chronic diarrhea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3 概述

久泻(chronic diarrhea[1][2])为病证名[3]。是指是指反复发作、久泻不愈的泄泻[1]。

4 久泻的病因

《寿世保元·泄泻》:“大抵久泻,多由泛用消食利水之剂,损其真阴,元气不能自持,遂成久泻。”

5 久泻的辨证治疗

《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久泻,谷道不合,或脱肛,乃元气下陷,大肠不行收令而然。补中益气加诃子、肉果、五味、乌梅肉为丸,或四君子加防风、升麻。”

5.1 久泻·脾虚证

久泻·脾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spleen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称脾虚久泻,是指脾气虚弱,以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完谷不化,饮食减少,食后脘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痿黄,神疲倦怠,舌淡,苔白,脉细弱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4]。

5.1.1 久泻·脾虚证的症状

久泻·脾虚证患者大便时溏时泻,迁延反复,水谷不化,稍进油腻之物,则大便次数增多,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质淡,苔白,脉细弱[5][6]。

5.1.2 证候分析

脾胃虚弱,运化失司:脾胃虚弱,运化无权,水谷不化,清浊不分,故大便溏泄。脾阳不振,运化失常,则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之物,大便次数增多。久泻不止,脾胃虚弱,气血来源不足,故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乃脾胃虚弱之象。[5][6]

5.1.3 久泻·脾虚证的治疗 5.1.3.1 治法

久泻·脾虚证治宜健脾益胃[5]。

久泻·脾虚证治宜健脾止泻[6]。

5.1.3.2 方药治疗

久泻·脾虚证可用参苓白术散[备注]参苓白术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人参、茯苓、白术、桔梗、山药、甘草、白扁豆、莲子肉、砂仁、薏苡仁为主方进行治疗。本方用四君子汤以补气健脾为主,加入和胃理气渗湿之品,标本兼顾。若脾阳虚衰,阴寒内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宜用附子理中丸[备注]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炮附子、人参、白术、炮姜、炙甘草加吴萸、肉桂以温中散寒。若久泻不止,中气下陷,而致脱肛者,可用补中益气汤[备注]补中益气汤(《脾胃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李东垣医书十种》摘出)):人参、黄芪、白术、甘草、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益气升清,健脾止泻。[5]

5.1.3.3 针灸治疗 5.1.3.3.1 方一

慢性者取脾俞、天枢、足三里、神阙(艾条熏灸或隔盐灸)、中脘等穴为主[7]。脾虚者加灸章门、关元俞[7]。

5.1.3.3.2 方二

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气机;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健理脾胃,消胀止痛;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化湿,温养脾肾。

随证配穴:肝郁—太冲。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5.1.3.3.3 方三

[8]

治法:健脾益气,化湿止泻。

选穴:以任脉、足太阴脾经穴和背俞穴为主。取中脘、水分、天枢、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三阴交穴。

随证配穴:腹痛者,加关元、神阙。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中脘、天枢、胃俞、大肠俞为俞募配穴法,以调理胃肠之气。脾俞、足三里健脾益气。三阴交、水分化湿止泻。

5.1.3.4 饮食疗法 5.1.3.4.1 推荐食材

久泻·脾虚证患者建议食用薏苡仁、芡实、扁豆、莲子、山药、党参、茯苓等[6]。

5.1.3.4.2 推荐食疗方

[6]

1.炒面粥(《粥谱》):炒面15g,粳米30g。先煮粳米粥,入炒面,搅匀,空腹食。

2.苹果山药散(《食疗本草学》):苹果30g,山药30g。苹果晒干后与山药***为细末。每次服15~20g,加白糖适量,温开水送服。

3.扁豆小米粥(《粥谱》):炒白扁豆60g,小米80g,粳米100g。同煮粥至豆烂米开即可。早晚服。

5.2 久泻·肾虚证

久泻·肾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kidney deficiency syndrome[1])为病证名[9]。见《普济本事方》。又称五更泄泻(《症因脉治·泄泻论》),肾虚久泻[4]、肾泄(《普济本事方》)、五更泻(《张氏医通·大小府门》)、五更溏泄(《不居集·泄泻》)、晨泄(《世医得效方·大方脉杂医科》)、瀼泄(《杂病源流犀烛·泄泻源流》)。是指肾阳亏虚,以黎明之前脐腹作痛,肠鸣即泻,泻下完谷,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4]。

《寿世保元·泄泻》:“五更泄者,肾泄也。”

5.2.1 久泻·肾虚证的病因病机

清晨五更之时即泄,多因肾虚所致[9]。五更泄可由多种原因引起[9]。《症因脉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酒积五更泄泻、寒积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之不同[9]。

5.2.2 久泻·肾虚证的症状

久泻·肾虚证患者泄泻多在黎明之前,腹部作痛,肠鸣即泻,完谷不化,腹部喜暖,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5][6]。

5.2.3 证候分析

脾肾阳虚,失于温煦:泄泻日久,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运化失常,黎明之前阳气未振,阴寒较盛,故腹部作痛,肠鸣即泻。泻后则腑气通利,故泻后则安。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为脾肾阳气不足之征。[5][6]

5.2.4 久泻·肾虚证的治疗 5.2.4.1 治法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肾健脾,固涩止泻[5]。

久泻·肾虚证治宜温阳止泻[6]。

5.2.4.2 方药治疗

久泻·肾虚证可用震灵丹、胃关煎、四神丸等方治疗,或破故纸、枣子煎汤调钟乳粉少许空心送服[10]。

久泻·肾虚证可用四神丸[备注]四神丸(《证治准绳》):补骨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加味治疗。方中以补骨脂补肾阳;吴萸、肉豆蔻温中散寒;五味子涩肠止泻。酌加附子、炮姜以增强其温肾暖脾之力。若年老体衰,久泻不止,中气下陷,宜加黄芪、党参、白术益气健脾,合桃花汤[备注]桃花汤(《伤寒论》):赤石脂、干姜、粳米以固涩止泻。[5]

慢性泄泻,虚证居多,治用温补固涩,但亦有虚中夹实者,固涩后泄泻次数虽然减少,而腹胀或痛,纳减不适,而有血瘀者可用桂枝汤[备注]桂枝汤(《伤寒论》):桂枝、芍药、生姜、灸甘草、大枣加当归、川芎、赤芍等。以养血和血。[5]

5.2.4.3 针灸治疗 5.2.4.3.1 方一

慢性者取脾俞、天枢、足三里、神阙(艾条熏灸或隔盐灸)、中脘等穴为主[7]。肾虚者加灸命门、肾俞[7]。

5.2.4.3.2 方二

治则:健脾调肠,温肾止泻

处方:脾俞 天枢 足三里 三阴交

方义:脾俞为脾之背俞穴,有健脾益气的作用;天枢为大肠募穴,调理胃肠气机;足三里乃胃之合穴,健理脾胃,消胀止痛;三阴交乃足三阴之交会穴,健脾化湿,温养脾肾。

随证配穴:肾虚—肾俞、命门。

操作:毫针刺,脾肾虚弱用补法,肝郁泻太冲,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5.2.4.3.3 方三

[8]

治法:温肾健脾,固涩止泻。

选穴:以俞募穴为主。取肾俞、关元、中脘、脾俞、章门、天枢、足三里穴。

随证配穴:脐腹冷痛甚者,加命门、神阙。

刺灸方法:针用补法,加灸。

方义:关元、肾俞温肾壮阳。脾俞、章门、足三里健脾温中。中脘、天枢调理胃肠之气。

5.2.4.4 饮食疗法 5.2.4.4.1 推荐食材

久泻·肾虚证患者建议食用枸杞子、羊肉、雀肉、鹿肉、韭菜、羊乳等[6]。

5.2.4.4.2 推荐食疗方

[6]

1.桂心茯苓粥(《普济方》):桂心0.9g,茯苓30g,桑白皮60g,粳米50g。桂心、茯苓、桑白皮取汁,加粳米熬粥。每日一次,晨起空腹食用。

2.羊肾苁蓉羹(《太平圣惠方》):羊肾1对,肉苁蓉30g,黄酒、葱、生姜、食盐适量。羊肾去外膜,冲洗干净,切碎备用;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细切备用。羊肾、肉苁蓉放入锅中,加清水、黄酒、葱、生姜、食盐,煮至熟烂即成,空腹进食。

3.鹿肾粥(《太平圣惠方》):鹿肾1具,肉苁蓉30g,粳米100g,葱白、胡椒粉、食盐各适量。鹿肾去除筋膜,冲洗干净,切碎;肉苁蓉用黄酒浸泡一宿,刮去皱皮,切碎。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煮至半熟,加鹿肾、肉苁蓉、葱白、胡椒粉、食盐,再煮至粥成。

5.3 久泻·阴虚证

久泻·阴虚证(chronic diarrhea with yin deficiency syndrome[1])又称阴虚久泻,是指阴虚不足,以发热烦渴,至夜加重,泻下无度,夜热盗汗,舌红嫩,脉细数等为常见症的泄泻证候[4]。

5.3.1 症状

发热烦渴,至夜加重,泻下无度,夜热盗汗,舌红嫩,脉细数[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