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长城砖》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长城砖》里面的内容是什么?

一、教材说明

这篇略读课文讲的是在武器高度发达的今天,长城砖失去了自信,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有一天它被运往美国一座大城市展览,在人们的赞扬声中,它重新认识到自己的价值,懂得了要自尊自信的道理。长城砖感悟到的也就是作者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课文的重点是长城砖的思想转变过程。促使长城砖思想转变的是人们对长城砖的赞扬,读懂这部分内容才能更好地理解长城砖为什么会认识到要自尊自信的道理。教学难点是明白课文所告诉人们的道理。联系生活经验,能更好地理解这一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目的,一是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二是学习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从课文中受到自尊、自信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生活经验,认识到不能妄自菲薄,要自尊自信的道理。

三、教学建议

1.这篇童话生动有趣,含义深刻,道理不大容易理解。因此,既要放手让学生自读感悟,又必须适时点拨、指导。 教学之初,应指导学生读读阅读提示,激发阅读兴趣,明确阅读要求。阅读要求有:(1)抓住主要内容;(2)联系生活经验,理解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3)分角色朗读课文。然后,让学生按阅读提示自读课文,想想长城砖先是怎么想的,接下来发生了什么事,后来长城砖懂得了什么,把它们连起来说一说。学生说出课文主要内容后,教师再问一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接着,指导学生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这段话点明了本文所要说明的道理,其中有几个词语较难理解,应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妄自菲薄”,可结合长城砖原先对自己的看法来理解,长城砖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低下、最无能、最可怜的砖,过分地看轻自己,这就是妄自菲薄。看不到自己的价值,瞧不起自己,对自己失去信心,就是没有自尊,没有信心。“自尊”就是自己尊重自己,看到自己的价值;“自信”就是自己对自己有信心。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再让学生说说句子的意思,然后联系生活中的自尊、自信、自强的例子说一说。

2.在这个基础上,可用“朋友,你要自信”为题,组织交流。小组里一个同学扮演失去自信心的人,如,怕作文,对学好数学没有信心,不敢上台表演节目,其他同学对他进行劝说。具体事例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然后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先自读课文,体会不同的人说话的不同语气和所表达的情感,再分角色朗读。如,针对大学教授的“激动”,“啊、终于、伟大、2000年、长10倍”等词语要在朗读中加以强调,以表达激动的心情。针对宇航员的“神采飞扬”,“天外、肉眼、两个、中国的万里长城”等词语要读重音。针对金发女郎对长城的“崇拜”,“2000多年以前、原始的工具、全人类的骄傲”要读重音。读到尖嗓子男孩的话,应是“兴奋”的;读到一对华侨老夫妻的话,则是充满思乡之情,一句“长城砖啊!”寄托了对祖国的无限怀念之情。

长城砖的情感变化,则是由原先的看不见自身价值的自卑,到听到赞扬后的惊讶,继而转入沉思,恢复了自信。

4.要指导学生读准“秽、菲”的读音。秽,读huì,不读shuì;菲,读fěi,不读fēi。

5.“自惭形秽、神采飞扬、热泪盈眶、惊讶、妄自菲薄、自尊、自信”等词语可结合上下文理解。自惭形秽,为感到不如别人而觉得惭愧。神采飞扬,形容精神兴奋得意的样子。热泪盈眶,形容特别的高兴、感激或悲伤,文中是特别高兴的意思。

长城我国的长城从公元前7世纪开始修筑,前后有两千多年的漫长历史。春秋战国时期,齐国首先在山东济宁——临洮之间筑起了一座东西向的长城,接着其他国家为了互相防御,也为了防御北方匈奴等游牧民族的入侵,各自筑起了长城。秦灭六国后,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始大规模的修筑长城。秦始皇把秦、燕、赵等国的长城连接起来,长达万里。这条秦长城,不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长城,它在长城以北很远的地方,现在只有一些遗迹残存。秦以后多个朝代,都曾修筑长城,汉代和明朝的规模最大。我们今天看到的万里长城就是明朝在原有的基础上修筑起来的。它西起甘肃的嘉峪关,经宁夏、陕西、内蒙古、山西、河北、北京,东到河北的山海关,全长12 700公里,称万里长城。

长城砖1999年2月13日《北京青年报》以《“长城砖”出国定居》为题报导:应丹麦驻华大使馆的请求,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文物局受委托并代为物色到一块司马台长城东段的长城砖。此砖于1987年北京重修司马台长城时在清理中发现的,属于早年自然塌落的。这段长城建于明朝万历五年至八年。这块长城砖重15千克,长36?5厘米—38?5厘米,宽18—18?5厘米,厚9—9?5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