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制定的一部语言文字规范,自2009年5月1日开始实施。部首检字法是一种常用的汉字查字法,广泛应用于工具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及其他领域的汉字检索。但是,由于汉字的历史演变,所采用的部首都各不相同。汉字部首不统一的状况增加了汉字信息检索的难度,不仅给学习汉字带来不便,也不能适应信息时代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因此迫切需要为汉字部首制定规范,规定统一的汉字部首表。
《汉字部首表》规定了汉字的部首表及其使用规则,主部首201个,附形部首99个。《汉字部首表》的使用规则是,一般应以主部首为主,但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根据需要做变通处理。这一规范主要适用于工具书编纂、汉字信息处理及其他领域的汉字排序检索,也可供汉字教学参考,并有利于促进汉字部首排序检索的统一。
有了部首表,还需要解决哪些字应归入哪一部的问题,也就是在辞书里查一个字应该用哪个部首查。过去,汉字部首归部方面却一直没有统一标准,汉字信息处理、辞书编纂等方面的汉字排序检索,各自编制部首检字法,给应用带来不便,极大浪费时间。为此,教育部、国家语委组织还制定了《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综合考虑汉字的历史发展和现实需要,给出了20902个汉字的部首归部表。这一规范也于2010年5月1日起实施。
两种部首
编辑
编辑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部首”这个术语因使用场合不同而存在两种含义。识字教学中所说的“部首”,通常是指合体字的表义偏旁,分析字形时常提到的“三点水”(氵)、“提手旁”(扌)“四点底”(灬)等,就是这类部首。这类部首是合体字的构字部件,能够帮助学生了解字义,可以叫做“识字部首”。[1]
《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词典》都有“部首检字表”。在教给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时,也用到“部首”这个词语,在这种情况下所说的部首可以叫做“检字部首”。[1]
识字部首同检字部首大部分是重合的,如“提”字,识字部首是“扌”(称“提手旁”),检字部首也是“扌”(称“扌部”)。两者虽然都叫“部首”,又大部分重合,却不是同一个概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区别:[1]
内涵
首先是内涵不同。识字部首是表义偏旁、构字部件,检字部首是某一类字字形上的***同标志。识字部首有“旁”、“头”、“底”、“框”、“心”五种类型,每一类型都有具体名称,如“言字旁(讠)”、“雨字头”(雨)、“马字底”(马)、“同字框(冂)”等,而检字部首统称为“某部”,如“丶部”、“亻部”、“亠部”等。[1]
作用
其次是作用不同。识字部首有利于字形字义的识记,检字部首有利于字的检索。例如“雉”,是一种鸟,按识字来说,只能归入“隹字旁”,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可以归入“矢部”,另如“席”、“堂”、“耀”、“功”、“恙”等字,按识字来说,只能分别归入“巾字底”、“土字底”、“光字旁”、“力字旁”、“心字底”,但在字典的检字目录里却可以归入“广部”、“?部”、“羽部”、“工部”、“羊部”。[1]
固定程度
再次是固定程度不同。识字部首是固定的,例如“语”字,不管在哪里都可以说它的部首是“言字旁"(讠);检字部首是临时性的,例如“臻"字和“恭”字,在检字目录里都属“—部",离开检字目录这个环境,谁也不会说它们的部首是“横部"。
另外,两种部首涉及的范围也不同。识字部首范围小,只有合体字才有识字部首;检字部首范围大,合体字的部件、独体字的笔画、合体字的笔画,都能作为检字部首。例如“和”字,本义是“以声音相呼应”,“口”是形旁,“禾”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口部”,又归入“禾部”;“棠”是木本植物名,“木”是形旁,“尚” 是声旁,检字部首既归入“木部”,又归入“?部”;再如独体字“果”和“中”,检字部首都是“丨部”,合体字“疑”,检字部首是 “丿部”。[1]
区别
编辑
编辑
不明确识字部首和检字部首的区别,容易造成混乱。某地区曾经出过这样一道试题:让学生指出“严”字的部首,标准答案是“—”(横)。学生不明确试题的要求,几乎全答不出来,只有个别学生答了“厂部”。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使用场合的不同,有区别地使用“部首”这一术语。在指导学生查字典时,应尽量避免使用“部首”这个词,可以说某字在检字目录中归“某部”,如果非用不可,要让学生知道,这里说的是检字部首。像上面那道试题,如果问学生用部首查字法查“严”字查什么部,大概学生不会答不上来。[1]
作用
编辑
编辑
识字部首是汉字中很有特色的构字部件:它构字能力强、利用率高,一个“三点水”( 氵)与其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500多个字。识字部首一般都有名称,便于教学中称说;一般都有明显的意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字义、记忆字形。利用识字部首纠正错别字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例如,学生常把“爬”字的左边写成“瓜”,把“恭”的下边写成“水”字的样子,如果他们明白了“爬”要用“爪”、“恭”是内心的一种感情,就不会把“爪”写成“瓜”、把“?”(小字底)写成“水”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