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其句原为民间俗语,意思是受了别人的一滴水这样小的恩惠就应当以涌泉一样的恩情还人!
典故:
中国人教人向善,讲“善有善报”。
教育人要感恩,讲“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这方面的经典例子莫过于“衔环结草”的典故。
《左传·宣公十五年》记载:魏武子有嬖妾,无子。
武子疾,命颗(魏武子之子)曰:必嫁是。
疾病,则曰:必以为殉。
及卒,颗嫁之,曰:疾病则乱,吾从其治也。
及辅氏之役,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
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尔用先人之治命,余是以报。
又《后汉书·杨震传》杨震字伯起……父宝”李贤注引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华阴黄雀》:宝(杨宝)年九岁时,至华阴山北,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於树下,为蝼蚁所困。
宝取之以归,置巾箱中,唯食黄花,百馀日毛羽成,乃飞去。
其夜有黄衣童子向宝再拜曰:我西王母使者,君仁爱救拯,实感成济。以白环四枚与宝:令君子孙洁白,位登三事,当如此环矣。
后以“衔环结草”为感恩报德的典故。
资料拓展:
《增广贤文弟子规朱子家训》的内容既反映了封建伦理观念和人生哲学,也保存了不少源远流长的谚语格言,其中很多话,直到现在还流传众口,影响很大。
这些话明白晓畅,易读易记,一经成诵,即终身不忘,其对表少年乃至成年人的影响和作用,是决不可小看的。
在传统蒙学书中,有专门对儿童进行伦理道德教育的一类,大多采取汇编格言谚语的形式,其内容有些来自典籍,有些则是吸取社会上流行的谚语,其中流传极广、影响很大的《增广贤文》即是其一。
《弟子规》也是传统蒙学书的一种。
此书原文《训蒙文》,清代康熙时李毓秀所编。
全书***分五部分,内容大都录自儒家经典,各部分的标题即取自《论语·学而》中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基本上概括了封建时代对儿童伦理道德、为人处世和学习的基本要求,因而问世后即广为传布,一些地方政府还把它列为私塾的必读之书。
《朱子家训》双称《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家格言》。
作者朱用纯,字致一,自号柏庐,明末江苏昆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