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纸无驴的典故如下:
三纸无驴最早出自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它讲的是,相传南北朝时,邺城有一个自以为才学很高的书生,时常喜欢四处卖弄笔墨,炫耀自己的文才。人们戏谑他为“博士”,他不反躬自省,还洋洋自得深以为然。
有一天,他家要买一头驴。按照当时买卖习惯,买主应写张买卖契约给卖者。如果买主不识字,还得请个识字的人来代写。如今既是那书生买驴,写张契约于他而言再简单不过。于是他展纸提笔,子曰诗云,之乎者也地写了起来。
写了好半天,两大张纸都写满了仍不见有结束的意思。卖驴的人等得不耐烦催他快些。可书生正在兴头,毫不在意;一连写了三大张,还没停笔之意。此时天色已晚,卖驴的人等不及便提高嗓门,请他少写几句,好早些回家。
他一听就很不悦地说:“你个不懂文学的粗俗之辈,急什么,我马上就要写到‘驴’字了……”此时,卖驴的人才知道,原来书生写了三大张的买驴契约,还没有写到“驴”字,而他写的都是些和买驴没有太多关系的废话。
文学价值
《颜氏家训》中《书证》篇考据名物,讨论语词训诂,《音辞》篇辨析声韵,“斟酌古今,掎摭利病”,都颇具精义,反映出颜氏广博的学识和较深的造诣。《颜氏家训》成书于隋文帝灭陈国以后,隋炀帝即位之前(约公元6世纪末)。
自成书以来,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一直被作为家教范本,广为流布,经久不衰。究其原由,主要是书中内容基本适应了封建社会中儒士们教育子孙立身、处世的需要,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和主张,以及培养人才力主“治国有方、营家有道”之实用型新观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