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因有两点:
1、因为语言学不反映一定社会集团的利益和要求的意识形式,在阶级社会中不具有阶级性。
2、而伦理学,历史学反映了生产力在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它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特殊范畴。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的统一,是社会经济结构、政治结构和文化结构的统一,包括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研究社会现象,把复杂的社会关系分为两类:一类是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的物质社会关系,即生产关系;另一类是思想社会关系,是通过意识形态建立的关系,即政治关系,它们构成了社会的上层建筑。
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构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的具体存在形式,即社会形态。
但是,从目前来看,马克思的总结并不全面。经济不一定全是物质的,也是非物质的。“社会关系思想”不全是“上层建筑”,它还包括普通人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非法律形式的规范——人际关系和潜规则。
因此,社会形态应概括为社会经济与物质基础、上层建筑与社会活动构成的社会模式。
扩展资料:
一、社会意识的形式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是指反映一定社会经济形式,从而反映一定阶级或社会群体的利益和要求的思想体系。它在阶级社会中具有很强的阶级性。
二、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联系与作用:
在社会的概念结构中,各种形式的意识形态具有不同的内容和功能。
这些不同的形式各有特点。它们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形成一个完整的社会概念结构。社会概念结构是由系统的社会概念及其与一定规范的联系方式构成的一个有机系统,如艺术、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科学等。
三、社会形态的演变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由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所驱动的。
技术社会形态的划分是以生产力水平和技术发展水平以及相应的产业结构为基础的。在生产工具方面,人类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电子时代。
从另一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技术社会的序列:渔猎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由于信息社会有许多前所未闻的新特点,虽然人们生活在信息社会中的时间越早越好,但知识确实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驱动力。在信息社会中,人们从事知识生产系统化和智力不断发展的工作。
四、信息社会经济的起点不是资本而是知识。知识,特别是科学技术知识,已经从一个附加的生产要素转变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新的力量不再来自少数人手中的金钱,而是来自大多数人手中的信息。在社会中发挥更大作用的是信息而不是资本,不是资本主导的信息,而是信息主导的资本。
五、双极世界理论认为,马克思社会形态理论中社会形态的静态分类和序列是值得继承的,但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形态的转化和发展的动力理论有待发展。
百度百科-社会形态
百度百科-非意识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