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六识的九识

六识的九识

众生的觉识,求乐而避苦、求安而避危,细说有九识:

1.眼识:眼 观 色,喜美丽、厌丑陋,大部分动物接收光线并在大脑形成影像的器官。

2.耳识:耳 听 声,喜悦耳、厌刺耳,能将振动发出的声音转换成神经信号,然后传给大脑。

3.鼻识:鼻 闻 香,喜香气、厌臭气,呼吸兼嗅觉器官。

4.舌识:舌 尝 味,喜好吃、厌难吃, 感受味觉和辅助进食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身识:身 感 触,喜舒适、厌难受。

6.意识:意 缘 法,喜顺意、厌逆意。

7.分别识(末那):五识能动反应起分别而取舍,喜爱的则贪念、厌恶的则嗔恨,得到喜爱的就乐,失去喜爱的就苦,得到厌恶的就苦,逃离厌恶的就乐,多数众生在这苦与乐中轮回。

8.藏识(阿赖耶):对贪、嗔的贮藏记忆,即成“业”,业有善业、恶业,所谓“三尺头上有神明”,它是指善恶行为都由藏识记忆。众生的习性由此生,也是轮回的种子,所谓善恶有报,指藏识中善恶的种子在因缘成熟时会显现,就象种子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

9.清净识(庵摩罗):觉识的本来面目,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生不灭,它是诸佛的境界,它超越了苦与乐,故不在苦乐中轮回。释迦牟尼佛大彻大悟后说:“一切众生皆俱如来智慧德相,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众生只要回到清净识,即是成佛。”

细说分九识,实则九识即一心,一切众生从中生,诸佛菩萨从中成。

《心经》中说:识即是空,空即是识。空是本体,识是众生遇境起心动念产生的假象;如同水是本体,波是水动荡起伏产生的假象。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顶礼: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鹭岛·中耀

《 英汉对照佛学词汇 》

Six Consciousness == 六识

They are the perceptions and the discriminative ability of eye, ear, nose, tongue, body and mind.

《 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 》

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言六根对色声香味触法之六尘而生的见闻嗅味觉思的了别作用。因为是八识中的前六识,故常被称为前六识。

《佛学次第统编(明.杨卓编)》

依于六根,接于六尘,所生之识有六,谓之六识。识者了别之义,以能了别诸尘之故。六识者:

一.眼识 即见色之(见)是。

二.耳识 即闻声之(闻)是。

三.鼻识 即嗅香之(嗅)是。

四.舌识 即尝味之(尝)是。

五.身识 即感触之(感)是。

六.意识 即知法之(知)是。

此之六识,即见、闻、嗅、尝、感、知之义,又有六情之名,兹不赘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