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三十多年前,我在东北林区工作。有一天,当地商店的经理来找我说:“咱们店里的白糖卖不出去,眼看快到夏天了,再卖不出去就要变质。你是学经济的,能不能给我想个办法?”我知道,虽然当年物质短缺“要嘛没嘛”,但林业局用木材换了不少白糖,当地人吃糖并不多,糖并不缺。我想了想,告诉他,你在商店门口贴个告示,写上“本店新进白糖一批,每户限购两斤,凭本购买,欲购从速,过期不候”。告示贴上之后不久。白糖就卖完了,甚至还有人求他多批几斤。
这是《怪诞行为学》中开头的一个例子,值得思考的是到底是什么心理,促使着人们去买一些他一开始并不想要的物品?作者给出的答案是消费者心理促使的,具体到这个例子里,就是消费者害怕失去一种他原本有权利得到的东西。
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很多这样的例子,如果你感兴趣就继续看下去吧!下面我将用最简洁的语言,最形象的例子来讲述书中的事实。
不知道大家对不对这样的剧情感到熟悉?
1.国产剧经典套路,闺蜜故意丑化自己来帮助正在相亲的达到更好的效果;
2.在有三个可以选择的商品时,一般情况下中间价格的销量最好(家里卖东西,这点我深有体会,emmm其实一般不会指望最贵的能卖出去多少,就是希望在最贵的那个映衬下第二贵的可以卖出去多一点);
3.更有甚者,在电视剧《一起同过窗》中,面试的时候,面试者的朋友先去刷新面试官的三观,然后再让真正面试再去的时候就会收到非常好的效果。
这些人都很聪明,他们利用了一种叫做“相对论”的东西, 事实就是我们用相对的方法看待我们的决定,就近与其他选择做比较。 也就是说在A、A-(比A差一点)、B中,选择A的概率会大很多。
既然用户喜欢比较,那么我们就要给用户这样的机会,我们逛淘宝是在比较,逛小红书是在比较,这都很好的契合了用户的心理。
大家可能对高中政治还有印象,他告诉我们供求关系决定市场价格,但是 事实是消费者的购买 意愿可以很容易的被操控,消费者实际上不能很好的把控自己的偏好以及愿意付出的价格, 关注的往往是过去价格和我们想与过去价格保持一致的渴望。过去的价格可以用“锚定效应”来解释,与过去价格保持一致的渴望可以用“羊群效应”来解释。
锚定效应: 锚是什么?锚不是商品本身的价格标签,它是在我们深思熟虑之后,想用某一特定的价格购买某一产品和服务,这个时候就可以称之为锚。锚定效应是指,第一个锚不仅影响我们当时买不买,而且对我们后期对于此类物品的购买都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我们是如何将最初的决定转化为长期习惯的呢?这就可以引出羊群效应了。
羊群效应: 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判定是否效仿,这就是羊群效应。这里的其他人可以指自己。比如看到人很多的店就会以为很好吃,想试试。以及自己习惯性去去某家店,吃某样东西,这就是羊群效应。产品在冷启动的过程中,就可以先付费邀请一部分人先使用,进而利用羊群效应来继续影响他人。
基于以上两个效应,就可以解释一些很常见的现象了,我们在买东西还价的时候,如果卖家给了一个价格,我们一般还价最终价格也就是在他给的价格附近,为什么呢?因为卖家已经给了我们一个锚定价格,如果我们没有对这个东西的认知的话,就很容易会在卖家的价格作为自己的标准,而不是基于自己的购买水平来还价。
另外就是像 星巴克 ,书中提到了这个,回想第一次进星巴克,我们为什么会选择星巴克,它明明和我们之前的咖啡价格差很多啊,我们是如何将锚转到了星巴克的呢?可能是因为星巴克从品味上就和其他店不一样,人们很难把这家店和其他店做比较,自然而然也就选择了新的锚。
然后就会觉得“我已经去过一次了,感觉还不错”然后羊群效应就明显体现出来了,星巴克成为了我们的习惯。
原本“养在深海无人知”的黑珍珠因为和价值不菲的珍珠摆在一起,并标上不菲的价格,且打了很华丽的广告,最终捧成了稀世珍宝。
现如今消除“知识焦虑”产品,如 得到、混沌大学 等十分火热,同学们也存在着看别人学生怕自己落下,所以纷纷前往。
那么我们做产品的时候,就可以利用广告,以及其他手段来包装,给用户一个独特的印象,打破原本的价格锚定,然后就可以定比较高的价格了。
同样的对于个人生活来说,我们每天喝一杯30元的咖啡,我们就可以思考了,这个习惯是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会这样?快感是不是就如同期望的那样大?可不可以把预算压低一点,然后可以更好的把钱用到别的地方?
免费的例子太常见了,我们会为了天猫超市满一定金额免运费,而买一些未来可能会用到,但实际上并没有用的东西;可能会为了拼多多的免费,而花大量的时间来帮助他们“推广”,而没有意识到时间反而是最宝贵的;我们甚至可能会因为免费,买了一辆不是很喜欢却可以免费换机油的车子。
那么免费到底为什么那么诱人?
事实是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会让我们忘记不利的一面 。免费给我们造成了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以为免费的物品大于它的真正价值。大多数人害怕损失,但是免费却让我们看不到显而易见的损失。于是我们选择便开始尽量往免费的方向去寻找。
在我们知道了免费有如此大的魔力之后,如何去运用呢?
之前在梁宁的产品思维30讲里就听到了一个很好玩的事情,就是她的一个朋友买了一个物品之后,店家送了7个赠品,这样的免费行为就到了夸张的地步,所以朋友就会有告诉别人的欲望,进而达到了店家的宣传目的。
免费的力量太大了,人们往往对免费的东西毫无抵抗力,我们在做产品的时候,就可以把免费嵌入进去,比如最近的 微信支付 周末可抽免单,就会让人们产生期待,万一抽到免单了呢,又加上周边的人有抽到免单的,就更加增强用户的意识,转而使用微信支付。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说一开始你有一个清晰的想要的东西模型,就一定要坚定下来,不要为了免费而买自己根本不需要且不喜欢的东西。
和女朋友出去吃饭,直言我带你来的这家店有多好多贵,那么很可能你就凉凉了;去岳母家带了一瓶价值60美元的典藏葡萄酒,岳母可能会认为你这个就是普通的10美元的葡萄酒,但是也不要直接说价格;同样的道理,你应该也记得伍迪.艾伦的话“免费的性永远是最贵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事实是什么?
事实是一旦市场规范出现,那么社会规范将会立马消失, 市场规范的价值在于“钱”,而社会规范的价值则在于“个人存在感”的满足。
对于公司来说,你可以使用“社会规范”,想和用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但是不能边用“社会规范”边用“市场规范”,因为这就是立牌坊的行为啊,会被用户所唾弃的。我们在商言商,有些是没有办法用社会规范的也不用勉强,就用市场规范也就好了。你不能一边要求员工加班,还一边什么都不给吧,社会规范(例如一起创业的兴奋)强于市场规范(薪金随着晋升不断增加),员工能为公司(特别是刚起步的公司)创造的价值总是令人瞩目的。
为什么会出现“消防人员冒死救人”这种新闻,难道消防人员是为了工资去救人的么,当然不是,他是为了他心里的正义感与使命感。当代社会可以做的就是加强对这种人的宣传,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让更多的人可以加入到其中。
做产品,只要牢记社会规范,就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做人同样如此。
书中是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所要说的就是我们在和恋人在亲密氛围下,所说的话和做的事都将和平常的自己很不一样,书中描述的还是很有趣的,可以看看。
事实就是场景是很重要的 ,在淘宝的卖力宣传下,我们在双十一那个晚上就如同附了魔一样的疯狂购买,在现如今的互联网中,入口很多,最重要的还是用户情绪。 在时间和空间上触发用户情绪是至关重要的。
场:时间和空间,在空间里停留和消费
景:情景和互动,让用户的情绪触发
举一个逻辑思维的例子,碎片时间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然后 得到 定位知识焦虑和碎片化时间,就触发了我们的情绪。以此类推场景实在是太重要了,聪明的商家都会利用场景来渲染气氛,最终达到自己的盈利目的。
1. 明白人本身就是懒惰的 ,使用适量的手段来使自己变得勤快。一旦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很多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我们就是需要监督,这没有什么好害臊的。这个时候很多APP的slogan就出现在我们的脑子里了,得到的“和你一起终身学习”,扇贝单词的“知道你在改变”这些都多么的正能量啊,简直太美好了。
既然我们知道用户是懒得,我们就可以在产品上做出有监督的成分在,就是类似于一种陪伴。
2 .我们会依恋现有的一切 ,让我们看看聪明的资本家是如何用的这一条,还记得百度云的会员试用加速么?还记得qq会员的试用么?还记得扇贝单词的词典试用么?还记得宜家的家具试用么?这些都是利用了这种心理,一旦我拥有过,便会难以割舍。
我们产品要做的一点就是, 抓住用户的痒点,让用户体验到他所向往的生活,进而转化为我们的付费用户。
3 .预期效应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更喜欢可口可乐还是百事可乐,大脑对于这两种饮料本身的棕色液体,愉悦值是差不多的,但是可口可乐相对于百事可乐的优势在于——激活了大脑的高级机制,他告诉人们“可口可乐,让一切变得更美好”,以及他鲜红色的包装,回环式手写体品名,已经让人们不清楚是喜欢他的包装还是里面的棕色液体了。
这就是预期效应的影响,给用户营造一个美好的预期,往往会带来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