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为什么古代称平民叫庶民,有出处吗

为什么古代称平民叫庶民,有出处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庶民“这个词的出处,有关解释如下:

一)、出处详解:

语出:《诗·大雅·灵台》:“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庶民 在战国以前的时代,“百姓”是指有姓之人。“姓”这个字,分开来就是“女”、“生”,什么样的女人生的(或者在一个什么地方生的)儿子,就得了一个相应的姓。相传黄帝的母亲是住在姬水边上的,所以黄帝就姓姬;舜的母亲是住在姚虚的地方,所以舜就姓姚了,那时候,子并不跟着父亲姓,比如黄帝,就给他的后代分别赐了12个不同的姓。所以那时候有姓的就都是王公贵族,“百姓”也就是“百官”。一般的平民,不知道他的老祖宗的妈妈在哪里住的,老祖宗又无权无势,够不上称“百姓”,只能说是“黎民”,或者被称为“庶民”。

二),补充解释这个词语:

所谓“庶民”是英语词汇subaltern的中文翻译,也有译作“属下”、“下层”或“底层”的含义。社会中被宰制的或处于从属地位的下层,不论是以阶级、种姓、年龄、性别和职位的意义表现的;在这里,与“庶民”处于直接对立地位的是官方和非官方的“精英”。

一、在经济生产领域的发展和变化的作用下,庶民社会集团的客观形成;它们在数量上的扩散及其与早已存在的社会集团之间的渊源关系,它们在一段时期内保存着这些集团的心态、意识形态和目标;

二、它们积极或消极地加入统治政治阶层,为了坚持自己的要求而试图影响这些阶层的纲领,它们所作的这些努力在分化、改造和新生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三、旨在保住庶民集团的首肯并维持对它们的控制的统治集团的新政党的诞生;

四、为了坚持对部分有限地位的要求,庶民集团自身所造就的阶层;

五、那些维护庶民集团自治权(在旧体系内部)的新阶层;

六、那些维护整体自治等等的阶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