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军校重视基础教育。清末,各省有一所陆军小学(当时直隶省的陆军小学设在定兴县姚村),其学生来源主要由各地驻防旗人子弟中选送,其次由每县的高等小学中选送一名体质与学业兼优的汉族学生,他们的年龄在十四、五岁间,都享受公费待遇。陆军小学毕业后,其优秀者升入陆军中学。当时全国有四所陆军中学,第一陆军中学在北京清河镇,第二陆军中学在南京,第三陆军中学在武昌,第四陆军中学在西安。陆军中学毕业后,编成“ 入伍生队 ”,先在保定军校的分校过半年军队生活,经过严格的训练之后,加以考核,合格者才能升入陆军军官学校。因此,军校学生的素质较为齐整。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各省陆军小学停止招生。保定陆军军官学校重新开学,将这一年进校的学生定为保定军校第一期。民国元年(公元1912年), 四所陆军中学合并为两所陆军军官预备学校(一所在北京清河镇,一所在湖北武昌)。民国六年(公元 1917 年),最后进入陆军小学的一届学生已升了学,陆军军官预备学校即无新生来源。是年暑假,清河第一预备学校在普通中学(四年制) 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中招收一批新学员,均经严格的考试后择优录取。民国七年(公元1918 年)春,由原陆军小学升入保定军校的学生已全部毕业,陆军部改变招生制度。保定军校直接由普通中学毕业生中招考了一批学员。先将这批学生送到各师以下连队当兵九个月,期满后审核合格,才编入军校学习,这是保定军校第八期学生。陆军预备军官学校于民国六年即公元1917年招收的那一批学生,于民国十年(公元 1921 年)升入保定军校,这是第九期学生,也是最后一期学生。 保定军校主要功能为训练初级军官。学习期为两年,军校中学生大约1300多人,***步、骑、炮、工、辎重5科,步兵科7连,每连约120人;骑兵科2连,每连约100人;炮兵科2连,每连约60多人;工兵科1连,约60多人;辎重兵科1连,约100人。每科设科长1人,直接管理本科学生教育事务。学生按120人左右编成连,每连3排,每排3班。充当连长的,多系晚清时期的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每科设有教官,担任战术、筑城、兵器、交通4大教程的教育学科。学科还有军制学、各兵科的典范令、各种外国语文等。术科则分操场、野外、劈刺、体操等。还有测量地形学习和实施等。
其教育方法,多采用日本和德国的方式方法。每天至少有半天时间教授课程,除有关军事的战术、兵器、测绘、筑垒及典范令外,并增加理化、数学、历史、地理等,每节课为一个半小时。典范令小册子是教练各项军事动作的准绳。普通知识和外语是辅助教育,聘文职教员担任,以充实学生的军事知识,为逐步全面学习各种军事演习准备条件。术科训练,先在操场进行各种制式教练,再到各教练场演习。野外演习,先由简入繁,再逐步进入全面联合演习。实弹射击有打靶场,乘马训练有马场,炮兵训练有炮场,工兵有土木工作业场、架桥作业场,爆破演习则选择不致造成危害的场所。辅助术科如体操、劈刺、武术等,都有专业教官,在大院进行。器械操在校后门外的器械操场进行。这些训练每课多为一小时,正式出操训练一般两小时,野外演习至少用半天的时间,科目复杂且远离学校时,则增加到一至数日。大演习还携带帐篷、炊具,在演习地组织生活。
在军校的两年中,一年半的时间在校学习,另半年时间分别在长辛店和唐湖镇(北京和保定之间)两地举行野营,实施实弹射击和测量实习。实习完毕后,返校举行毕业式。毕业后,分发各省陆军部队见习半年。见习期满,就分配到各部队中充当干部,由最低的少尉做起。由陆军小学而中学而保定军校,学生***经过了7年多的时间的学习,所以当时毕业分发到全国各地陆军军队中,一般是受到欢迎的。但是民国初年政局异常混乱,加以袁世凯搞帝制为很多省反对,毕业生在各省有不同的遭遇。如广西学生回省后一般只能当个属官,处于吃闲饭的地位,能发挥作用的很少。但新疆督军杨增新则派专人到北京来运动云南、广西的学生,并另送川资,许以营长位置,不过去者很少。 校中的教育长、教官,多是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队长、排长等多是过去北洋速成武备学堂毕业生。助教是挑选一些优秀士兵充当。校中一切制度,基本是仿效日本和德国。教学器材以及枪支、大炮、弹药等军用器材,多是购自日本。也有一些购自德国,如克虏伯山炮、野炮等。
当时的所有经费、器材,由陆军部颁发。每个学生的武器装具被服书籍伙食等,都系公费开支,并发给学生每月津贴银洋2元。 保定军校之所以中外闻名,与人才辈出及对中国近代史影响之大分不开。仅民国改元后十一年的毕业生,即达6553人。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中国近代革命史上的知名人物,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如叶挺同志是我党著名的军事将领,在北伐战争中他率领的“铁军”使敌人闻风丧胆,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军长。赵博生、董振堂烈士,是宁都起义的著名领导人,赵博生同志曾任红五军团副总指挥兼参谋长,董振堂同志任红五军团长,先后为革命事业光荣牺牲。地下党员、原国民党第三十三集团军副司令长官张克侠和何基沣同志,在淮海战役的紧要关头,分别率领五十九军和七十七军火线起义,为顺利地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还有何柱国、王长江等同志,也都为革命事业做出了贡献。
该校的毕业生中也有不少人成为民主革命的骨干,如辛亥革命元老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六弟何贯中、李济深,在军校便参加了辛亥革命活动。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起义当夜,他们几个军校学生毅然潜出校外,将清军南下的唯一大动脉漕河铁桥炸毁,成功阻止了清军南下镇压起义军,为革命党人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解放后,李济深任中华人民***和国副主席。季方同志在辛亥革命中曾任北伐军敢死队排长,又投入讨袁战争,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政协第六届副主席。驻武汉第四镇统制张廷辅将军 (光绪廿八年即公元1902 年入保定将弁学堂 ),辛亥革命时率两营军队攻克总督府,后被暗杀;国民三军军长兼北京警备副司令孙岳先生,在保定军校上学时加入同盟会,以他的宅第(在火神庙衔,今幸福街)为军校同盟会的秘密集会点,民国十三年十月及公元1924 年与冯玉祥将军合作发动北京兵变,逮捕并囚禁了北洋军阀政府总统曹锟,促进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他率领的国民三军进驻保定后,释放了被曹锟、吴佩孚囚禁的京汉铁路总工会委员史文彬同志、长辛店分会干部陈历茂、保定分会会长何立泉和副会长白月岳等参加 “ 二.七 ”大罢工的党和工会的负责干部;何遂先生在军校加入同盟会,后任北洋第六镇统制 (师长)吴禄贞的参谋,积极协助推翻清朝帝制并参与在保定建立燕晋联军大总督府的革命行动。解放后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委员。
此外,邓演达、耿毅、刘越西、陈铭枢、吴艺五、刘汝贤、周季展、李竞容、周思诚、商震、王法勤、黄曦、沈涛、王紫斋、刘建藩、倪德勋、张文、童保暄、张璧、瓮巨卿、安溯颜、刘耀奎、钱鼎和陆军速成学堂的方声涛、吕公望、林知渊等,都曾投身于辛亥革命和讨袁战争。还有不少人经过曲折的道路后,又投身于革命阵营,如张治中、傅作义、陶峙岳、楚溪春、刘文辉等。当然,保定军校也有不少学生成为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革命阵营的高级军政首要人物,如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的学生蒋介石、张群(国民党政府行政院长)王柏龄。军官学校毕业的白崇禧(国民政府国防部长)、陈诚(国民政府参谋总长)、李树春(国民政府参谋本部参谋次长)、秦德纯(国民政府国防次长),还有熊式辉、顾祝同、刘峙、薛岳、罗卓英、马法五、周至柔等国民党高级将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