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很不错。也就是说母亲最大的牵挂,最放不下的就是儿子的病和女儿的未成年。还有自己的重读吗?你重读的是哪里?
生:我重读的是“别人”,因为母亲已经不能亲自告诉我她要说的最后一句话了。那说明母亲的病已经特别的严重。
师:母亲多想亲口告诉我啊!可是不行了,即使不行了,她托别人也要告诉我,要不然她死不瞑目啊!还有吗?
师:我再读,你再听。师范读。
师:重读了哪个词?
生:重读了“我”!
师:为什么重读“我”
生:他们永远是我的孩子,治好孩子的病,抚育孩子长大成人,是我的一份义不容辞的责任。
师:母亲为给孩子治病几乎倾家荡产,他她只要听到那里有医生能治孩子的病,不管多远,她都去;不管多少钱,她都花。母亲是一个人么样的人啊?母亲自己身体怎么样啊?
生:有病,且病入膏肓。
师:她多需要治啊,多需要好药啊!但是她都给了儿子,那么除了身体之苦,同学们刚才说的心灵之苦,其实还有一点?母亲有爱好吗?你最先举的手,你来说——
生:“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我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师:好,那么你觉得母亲喜欢花喜欢到那种程度呢?从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
生:“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从“总是这么说”可以看出。
师:“总是这么说”,说明她是想让孩子去看。我问的是母亲喜欢花喜欢到那种程度?
生: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侍弄”看出她非常喜欢花。她不仅把花养在家里,而且养得很好。
生:她养得很细心。很用心!
生:用了“侍弄”这个词说明那些花是高高在上的。母亲就像它们的仆人。
师:你看看,说得多好。母亲去服侍花,把花照看得怎么样?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
师:我听到有的同学说了,无微不至。就像一个仆人去照看,你想这些花有了母亲该是多幸福啊!可是为了儿子,他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为什么?
生:因为她时时刻刻都要陪伴儿子,照顾儿子,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了儿子身上。
师:说得太好了,这个苦是身体之苦、生活之苦,更有心灵之苦!
合作探究:母亲之爱
母亲可以不这样苦着自己么?也去养养花,愉悦一下身心;也去北海看看菊花,放松一下疲惫的心。母亲去北海看花了吗?
生:没有。
师:你们怎么知道没有啊?
生:从这句可以体现出:“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和“自从我的双腿瘫痪后,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师:哪句说明母亲根本没有去过?
生:听说这个词说明母亲没有去,在征求我的意见。
师:母亲那么爱花,北海的花又是那么的美丽,可是母亲居然一次都没有去过。可以想象母亲的心,那么这种苦正是源于——苦!
知道苦么?知道。懂得苦么?懂得。但是她依然忍着,甚至甘之如饴啊!为什么?
生:因为儿子,因为她对儿子有一种爱啊!
师:这个苦被无限放大的时候,母亲却依然在深爱着儿子!在苦的背后有一个大大的爱啊!所以那么深那么重的苦,母亲都承受了下来。正是因为这爱的呼唤,脾气暴怒无常的我开始转变了,有一句话看出她在转变。
生: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我知道以前他是暴怒无常的,母亲怎么劝他他都不肯去,他去看菊花,就说明他开始理解了母亲。
师:肯去看花的背后是因为什么?因为他开始对生活开始重新拾起了希望。母亲爱着孩子,这种爱很苦,就这样苦苦地爱着!正是这苦苦地爱让我产生了一种好好活的渴望。那么你查现代汉语词典,“好好”有“尽力地,尽情地,耐心地”三个意思。母亲为了孩子,她忍受了身体和心灵的双重折磨,她在尽力地活,她在尽情地活,她在耐心地活。而我也收到了母亲心灵的呼唤。所以才会有结尾作者眼中那斑斓的菊花,以及菊花那灿烂的绽放,我们用动情的声音感受一下史铁生心中的那份渴望和怀念吧!又是秋天——预备,起!
生齐读文章最后一段。
师:好,这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