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什么?
对于小孩子而言,挫折是得不到的糖果;对学生而言,挫折是不合格的考试成绩;对商人而言,挫折是生意中的困难和失败…… 对不同行业和不同年龄段的人,挫折的定义是不同的;不同历史年代,不同研究角度,挫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在不同专家学者眼中,都有对挫折含义的独特阐述。
至今在学术界对挫折都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
美国的阿瑟·雷伯从心理学角度认为,挫折有两种含义:第一种是指阻碍、干扰或阻断朝向某一目标行为的动作。该行为几乎包括从外显的物理运动到内隐的认知过程在内的任何东西。第二种含义认为是由第一种含义所说动作引起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一般被认为具有动机的性质,导致意在避开或克服这一阻碍的行为。
美国的阿姆塞尔在其所著的《挫折理论》中主张:挫折是一种行为被赋予能受到奖励的希望,却没有受到奖励。
荣格认为一个人追求人格和谐完善的自我实现,若不能满足时就产生挫折感。
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对挫折的认识。
朱智贤主编的《心理学大词典》中,将挫折定义为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台湾心理学家杨国枢在《现代心理学》一书中则认为:所谓挫折,在心理学上有两种含义:其一,指对个体动机性行为造成障碍或干扰的外在刺激情境。在此情境中,对个体行为造成阻碍或干扰的,可能是人,可能是物,可能是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其二,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所产生的烦恼、困惑、焦虑、愤怒等各种负面情绪所交织而成的心理感受。此观点与美国阿瑟·雷伯接近。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一方面,挫折是个体在不同阶段表现出的,因某种需求被终止(中止),或在需求实现过程中遇到难以克服的障碍(或自认为难以克服的障碍)后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体验。比如,突临的自然灾害对人健康和正常生活需求的破坏会让人产生痛苦、悲伤、绝望等负面的情绪反应;学生时期,考试成绩不合格会使学生产生悲观、失望、奋进等不同情绪的反应。另一方面,由于自身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8不同人的挫折认知是不同的。人们的性格、能力、心理素质、成长环境、生活阅历等因素的不同,导致人们即使面对同一挫折,所产生的挫折观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