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读me、mó、yāo、ma
拼音,是拼读音节的过程,就是按照普通话音节的构成规律,把声母、介母、韵母急速连续拼合并加上声调而成为一个音节。
汉语拼音是中华人民***和国的汉字拉丁化方案,于1955年-1957年文字改革时被原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现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定。
幺yāo
1、本义:同“幺”。小、细。如:陆机《文赋》:“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文选·陆机〈文赋〉》:“犹弦么而徽急,故虽和而不悲。”。晋郭璞《尔雅图赞·萤文》:“熠熠宵行,虫之微么;出自腐草,烟若散熛。”。
2、衍义:末,最后。如:沙汀《困兽记》十四:“自然是个拟议--至少民国么年它总会实行啦。”。
3、衍义:指排行最末的(此意现仍用“幺”)。如:幺叔(排行最小的叔父)、幺儿(最小的儿子)、幺孺(指年少后辈)、幺豚暮鹨(喻年老所生子女)。
拼音的用途:
1、用于给汉字注音:从1958年秋季开始,全国小学的语文课本采用汉语拼音给汉字注音,接着,中学教科书、字典、词典以及通俗读物、扫盲课本也采用汉语拼音注音。
2、用于教学普通话:《汉语拼音方案》公布后,陆续出版了利用汉语拼音编写的普通话教材、读物、字表、字典、词典,促进了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
3、用于字典、词典的注音、排序,书刊的索引。75卷的《中国大百科全书》采用汉语拼音排序,正文的每一个条目都注上了汉语拼音。
4、作为我国少数民族创制和改革文字的***同基础。我国已经有壮族、苗族、侗族、哈尼族、傈僳族、佤族、黎族、纳西族、土族等少数民族采用汉语拼音字母相一致的字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