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第二课时教案

《桃花源记》是东晋伟大文人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

学习目标:

1.语文知识:能流利朗读、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汇。

2.基本技能:运用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疏通文意。

3.高级技能: 能够品味语言,感受、体验、想象艺术形象,通过分析推理学会鉴赏文章。

4.情感态度:能感受到和谐社会的美好。

学习重点:

文章蕴含的思想内容

学习难点:

简洁而意蕴丰富的语言

一、课前预习:

疏通文意?我能行!?

想想看,在没有老师?讲解?的情况下,如何才能独自弄懂文言文字、词、句的意思呢?

向你建议:1、结合文下注释初步疏通课文大意;2、借助《古汉语词典》、《古诗文译注》之类的工具书进一步探究疑难字词句的意思;3、通过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等方式解决理解有争议的词句。4、除此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用的方法。这些方法效果如何呢?请结合本文的学习,实际验证一下吧!

二、课堂学习:

(一)、你知道鉴赏吗?

文学作品是作家通过艺术形象,把自己在生活实践中的体验和思想感情传达给读者的语言艺术。文学鉴赏是读者在阅读文学作品过程中对艺术形象的感受、体验、想象的一种精神活动。在鉴赏过程中,我们既获得艺术享受,又受到思想启发,精神上感到满足和愉快。

我们读文学作品感受到作品的美,但是很难具体说出美在哪里,学会鉴赏,我们可以更深刻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感受文本内容构思及语言的魅力。

陶渊明有句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现在我们就来探探陶渊明内心神秘的桃花源,发现这个奇特故事要表现的?言外之意?吧!

(二)、鉴赏意象,体味诗境:

1、请为渔人行踪画个路线图。

2、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3、?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中,有人认为外人是指桃花源以外的人,有人认为外人是指另外一个世界的人。你觉得谁有理,为什么。

(三)、鉴赏韵律,感悟诗语:

1、播放古筝音乐《高山流水》

2、朗读要求

①字音要读准。如?便要还家?中?要?读?邀?,不读?耀?;骥?读记?,不读义?;?此中人语云?中?语?旧读玉,现不作要求。

②句读要分明,课文中有许多对偶句和四字句,应读出对衬感来。如?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③语调、节奏要读出轻重缓急,读出感情。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语调稍慢;第①句读得略平缓。②③句读得有起伏;第①句与②③句间停顿略久,②③句连接要紧凑。这样能较好地读出感情意味。

3、学生齐读课文。

4、学生自己朗读。教师点评,表扬优点,指出不足。

5、自由朗读,鼓励学生力争有所提高进步。

(四)鉴赏技巧,把玩诗思:

1、 《桃花源记》情节的曲折、跌宕,桃花源神秘莫测,课文在情节的安排处理上有什么特点?请具体谈谈。

(①渔人迷路了,会怎样?②桃花林又大又美,是个神奇之地。③渔人?欲穷其林?,再往下走是什么地方?④渔人进入桃花源的道路扑逆迷离,引人好奇:里边到底有什么?⑤桃花源的景(致为何如此幽美,人们的生活为何这般自由幸福?③渔人辞去时,桃源人嘱咐他?不足为外人道?有什么用意?①为什么人们再寻桃花源却屡屡无功而返?这些一连串的问题环环相扣、步步相生,使课文情节充满曲折离奇之感,读者也随之兴趣愈浓。(以上为理解要点。)

(五)揣摩思想,涵咏诗理

(1)关于渔人,有人推测他生活困苦,有人认为渔人生活悠闲舒适,你认为呢,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2)?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你认为渔人会说什么?请根据你的历史知识和对课文的理解推测。另外有人认为村人叹惋,是为渔人,有人认为是为自己,你认为呢,为什么?

(3)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桃花源?这反应了他什么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