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期统一汉字
最初期的统一汉字(20,902字)字源来自以下字集: G0:GB 2312-80:6,763字
G1:GB 12345-90:2,352字(含58个香港字和2个吏读字,不包括和G0重覆的字)
G3:GB 7589-87:7,237字
G5:GB 7590-87:7,039字
G7:现代汉语通用字表:642(G0, 1, 3, 5, 8未包括的字)
G8:GB 8565-89:290字(G0, 1, 3, 5未包括的字) T1:CNS 11643-1986第一字面:5,401+9字(含9个计量用汉字)
T2:CNS 11643-1986第二字面:7,650字
TE:CNS 11643-1986第十四字面:6,319+239+10(含239个CCCII特字和10个XCCS特字) J1:JIS X 0208-90:6,335+1字
J2:JIS X 0212-90:5,801字 K0:KS C 5601-87:4,888字(含268个重见字)
K1:KS C 5657-91:2,856字
以上的来源字集会实施字源分离原则。
另外还有:ANSI Z39.64-1989(EACC)、Big5、CCCII第一面、GB 12052-89、JEF、中国大陆电报码、台湾电报码、Xerox Chinese。这些来源字集不会实施字源分离原则。
很多人以为20,902统一汉字中来自台湾的只是Big5的一万三千多字,其实不然. 这6千多个汉字分别从以下字典或字集中取得:中国大陆 《康熙字典》5357字(独有1892字)
《汉语大字典》5888字(独有339字)
G3:GB 7589-87 繁体字:2391字
G5:GB 7590-87 繁体字:1226字
G7:120字 GS:新加坡汉字226字 台湾 T3:CNS 11643-1992 第三字面(原本为CNS 11643-1986第十四字面)新加入字元
T4:CNS 11643-1992 第四字面
T5:CNS 11643-1992 第五字面
T6:CNS 11643-1992 第六字面
T7:CNS 11643-1992 第七字面
TF:CNS 11643-1992 第十五字面
日本 JA: Unified Japanese IT Vendors Contemporary Ideographs, 1993
南韩 K2:PKS C 5700-1:1994 K3:PKS C 5700-2:1994
越南 V0:TCVN 5773:1993 V1:TCVN 6056:1995
扩展B区包含有42,711个新的汉字,位置在 U+20000—U+2A6D6。根据ISO/IEC JTC1/SC2/WG2/IRG N777号文件,这四万多个汉字分别从以下字典或字集中取得:
CNS 11643的第4平面到第15平面所收录的30,177个汉字;
在《汉语大字典》中出现的28,914个未收录汉字;
在《康熙字典》中出现的18,486个未收录汉字(包括一个在补遗篇出现汉字);
在北朝鲜的国家标准所收录的5,642个汉字;
在越南的国家标准所收录的4,232个字喃;
HKSCS中出现的1,081个未收录汉字;
《汉语大词典》中出现的553个未收录汉字;
《四库全书》中出现的522个未收录汉字;
日本工业标准的JIS X 0213第3平面及第4平面的302个未收录汉字;
1980年代版本的《辞海》中出现的247个未收录汉字;
大韩民国PKS 5700-3:1998中出现的166个未收录汉字;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出现的86个未收录汉字;
《辞源》中出现的66个未收录汉字;
北大方正排版系统中出现的65个未收录汉字;
这堆汉字中重复的汉字有不少,所以经过整理之后,总数实际上只有42,711个汉字。
另外,在 U+2F800—U+2FA1D 的位置,放了542个来自台湾的兼容汉字。 为使 Unicode 向下兼容 GB 18030 和香港增补字符集(HKSCS)的所有汉字,而扩展C区又迟迟未能出笼,在 Unicode 4.1 版中引进了14个香港增补字符集的用字和8个 GB 18030 用字。该22字被编于 U+9FA6—U+9FBB 的位置。
另外,在 U+FA70—U+FAD9 的位置,放了106个来自北朝鲜的兼容汉字。
扩展C区按计划,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扩展C区将收录4,251个汉字,包括来自中国大陆、澳门、台湾、日本、越南等尚未被编码的汉字。这些汉字预计会收录在下一版的 Unicode 版本中,位置在 U+2A6E0—U+2B77A。字源分离原则
字源分离原则字源分离原则(Source Separation Rule)是整理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的基础。
由于CJK各地字型多有微妙的差异,如“户”字的第一笔,台湾作撇、中国大陆作点、日本作横,这种程度的差异,理想上是整并为一个字为佳。然而,从之前各种受挫之文字整并计划的经验得知,整合字集与现行通用字集(Big5或国标码)等无法一一对应,是推行整合字集的最大阻碍。
例如,日本的JIS标准同时收录了“剣”字与“剑”字,原本JIS文件里这两个字可以并存,但采用整合字集后反而变成同一个字,会造成使用上的困扰。于是,字源分离原则因而诞生。
字源分离原则是指,在上述所列出之各种字源里,若有任何字集同时收了两种以上的文字字形,则在Unicode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中,也同时收录这些字。这样一来,现行的各种原有字集与Unicode汉字可以一一对应。
由于Unicode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的主要诉求,就是能大幅减少Unicode收录汉字字数,同时尊重各地的习惯字形。但字源分离原则则破坏了“只对字,而不对字形”编码之原则,亦遭受不少批评。
已统一的汉字原则上ISO 10646只对字(Character),而非字形(Glyph)编码。同一字各地可使用自己的标准写法。下例中使用HTML标示同一编码的字在不同地区中的写法(但只是我的电脑提供的字型,未必代表该地区的标准写法)。 扩充区D包含的都是所谓的「急用汉字」,合***222个新汉字,于2010年下旬发布的Unicode6.0中,编码范围为 U+2B740 至 U+2B81F(实际有字符为 U+2B740 至 U+2B81D)。
扩展D区原本计划放置扩展C区未收录的16,000多个汉字,但在2007年5月,台湾撤消了6,545个第二部分字集内私用汉字,不再使用字,原因是那些人名用字的拥有人或已去世或已移居外地,此后扩展D区缩减到大约10,000字左右。,由于各种阻碍,协议先把数量较少,又急切要收录的汉字提交出来,就是「急用汉字」,以便和统一码6.0.0版一起发表。提出的急用汉字只有二百二十二字(本来有二百二十三字,但中国大陆撤回其中一字)。现在文字小组把第二部分字集延后到扩充E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