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则”与“准绳”,都有标准的涵义。
“准则”偏向于指导性;
“准绳”偏向于实操性,比“准则”具体化。
一、准则,有以下涵义:
1、准:准许。则:原则。准许的原则。它是依道德之理所遵循的标准原则或是行为准则,顺应道德的准则是善,违逆道德的准则是恶,道德本身并无矛盾,而执行者在依道德之理执行准则时会产生冲突,详见准则矛盾。
2、所遵循的标准或原则。
唐·梁宝《与赵神德互嘲》句:“赵神德,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六:“故尝妄欲抄取经史诸书所载韵语,下及《文选》、汉魏古诗,以尽乎郭景纯、陶渊明之所作,自为一编,而附千三百篇《楚辞》之后,以为诗之根本准则。”
陈毅《六国之行》诗:“准则昭天下,精神重万隆。”
3、以为标准或原则。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品藻》:“明帝问谢鲲:‘君自谓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僚准则,臣不如亮。’”
明·方孝孺《郊祀颂》:“准则尧禹,绍述商周。”
3.犹标志。
清俞正燮《癸巳类稿·台湾府属渡口考》:“自鸡笼山,葱翠层迭,而南山南北峙,泛海者以鸡笼为准则也。”
4.标准;原则。
《南齐书·张绪传》:“晋氏衰政,不可以为准则。”
明·冯梦龙《古今谭概·梁宝赵神德》:“宝面甚黑,厅上凭案以待。须臾神德入,两眼俱赤。至阶前,宝即云:‘天上既无云,闪电何以无准则?’答云:‘入门来,案后唯见一挺墨。’”
5.以之为准则。
《隶释·汉桐柏淮源庙碑》:“仲尼慎祭,常若神在,君准则大圣,亲之桐柏奉见庙祠。”
二、准绳,有以下涵义:
1、测定物体平直的器具。准,测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度的墨线。
《管子·乘马》:“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汉·陆贾《新语·道基》:“故圣人防乱以经艺,工正曲以准绳。”
《史记·夏本纪》:“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
2、喻言行所依据的原则或标准。
《文子·下德》:“帝者不体阴阳即侵,王者不法四时即削,霸者不用六律即辱,君者失准绳即废。”
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提纪纲者,不能以准绳检下,而曰密奏风闻。”
《儿女英雄传》第三五回:“近科的文章本也华靡过甚,我们既奉命来此,若不趁此着实的洗伐一番,伊于胡底?诸公把这话奉为准绳罢。”
夏衍《力与巧》:“学了文法就可以使你的文章有规矩,有准绳,而不至于犯不通的错误。”
以法律为准绳先王陈迹,后王准绳。——《旧唐书·经籍志序》
3、衡量;裁督。多指严格执行法令制度。
《梁书·到洽传》:“领尚书左丞,准绳不避贵戚,尚书省贿赂莫敢通。”
4、指使严格遵守法制。
《新唐书·韩偓传》:“偓因荐御史大夫赵崇劲正雅重,可以准绳中外。帝知偓,崇门生也,叹其能让。”
5、测定平直的器具。准,测定平面的水准器;绳,量直线的墨线。
《吕氏春秋·分职》:“巧匠为宫室,为圆必以规,为方必以矩,为平直必以准绳。”毕沅校注:“李本作准,别本作准。”
6、引申为标准、准则。
章炳麟《驳中国用万国新语说》:“且日月山水诸文,宛转悉如其像,非若隶书之局就准绳,与形相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