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眼睛在看见刺眼的光线后,会有一段时间看不见东西,就是因为强光(可见光谱)超出眼睛承受极限造成的。眼睛是人类的视觉器官,可以帮助人类感知、探测周围的环境,但眼睛感知的色彩和光线强度存在极限,这些“被感知”的光线强度不能超过眼睛承受的极限,不然就会导致人的眼睛出现损伤、短暂失明或永久失明。
人类眼睛成像原理眼睛并非人类独有,很多脊椎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物种,都拥有眼睛或类似眼睛的视觉器官。以人类为例,人类的眼睛结构非常复杂,主要由眼球壁、眼内腔、内容物、视路、眼副器组成,人的眼睛“近似球形”,位于头骨前侧的“眼窝”内,成像原理与照相机类似,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来改变晶状体的焦距,然后获取“倒立、缩小”的实像,因为个体视力存在差距,眼睛可见的最远距离和最近距离并不相同。
此外,眼睛感知的光线极其有限,宇宙中存在的大多数光线都无法被眼睛所感知,人们把眼睛能够感知到的光线成为“可见光”,眼睛能够看到的强光都属于可见光。
人类感知图像依靠什么眼睛帮助人体感知、探测周围光鲜和色彩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只会“投射”到眼睛内部,而人类之所以能够感知图像,与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有很大关系,两种细胞都是“视细胞”的一种,区别在于“形状”,视杆细胞由“外节、内节、胞体和终足”四个部分组成,外节为“细杆状”,故因此得名;而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细胞的结构基本相同,但外节为“圆锥状”,故因此得名。
视杆细胞内含有感光物质,受到外界光刺激之后,会进行一系列的光化学变化,导致视觉细胞发出神经冲动,但视杆细胞只对光线的强弱反应比较敏感,对颜色的反应较差,如果人类的眼睛中含有大量视杆细胞,夜间视力会变的更好;而视锥细胞与视杆细胞正好相反,虽然也具备将光能转换为神经冲动的功能,也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但要比视杆细胞差很多,不过视锥细胞具备辨色能力,两种细胞互相配合诱发神经冲动,最后这些神经冲动会汇聚到“双极细胞”,最终传递给大脑,形成我们所看到的图像。
人看见刺眼的光线后,短时间内看不见东西的原因前文中大致的介绍了眼睛的结构和成像原理,同时也简单的介绍了人类大脑接收眼睛反馈图像的大致过程,接下来说说“为什么人看见特别刺眼的光线后,短时间内看不见东西”的原因。
人体眼睛之所以能够看到光线或图像,与眼睛内部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有关,这两种细胞吸收光谱存在峰值(承受极限),一般在500nm左右。视杆细胞细胞中含有一种名为“视紫红质”的感光物质,视锥细胞中含有一种名为“视紫蓝质”的感光物质,两种物质都属于一种“结合蛋白”,在暴光(看到光线)时,会被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另一个名字叫“视色素”,当人类的眼睛看见特别刺眼的光线后,会急剧消耗“视色素”,当光线超过峰值时,“视色素”短时间内得不到补充,转化又需要时间,所以就会出现短暂的失明,当(维生素A)转化为视色素后,重新供应给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时,人类的视力就会再次恢复,能够再次看见东西了。
结语:我们可以把“视色素”理解为一种识别光线、图像的“必须消耗品”,人眼睛接收到接近峰值的光线时,会极速的消耗它们,虽然人体会自动补充(分解维生素A),但补充需要一定的时间(维生素A可以补充视色素),在补充过程中,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会失去“感光物质”,所以眼睛就会看不见,等感光物质得到补充之后,人类的眼睛就会恢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