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里市:1958年以炉山、雷山、丹寨、麻江四县析置(另说由四县合并),1983年设市,市沿县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因县治驻地凯里镇得名,系苗语kali音译,又作凯黎、凯离,意为开垦田地
镇远县:1913年镇远府废府存镇远县,县名为寄意地名,取定安远方之意;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县南有镇阳江,一名镇南江,故名;一说取镇服边远地区少数民族之意
黄平县:1913年由黄平州改设,因田地平衍,土质为黄色,故名;另说因境内黄平江得名;据《郡县释名》:贵州山箐插天,独黄平田壤平夷,颇似江南,故称黄平
施秉县:明正统九年 (1444) 由施秉长官司改设,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境内有巴施山和秉水(秉溪),取山水之名
三穗县:1913年设邛水县,1926年更名灵山县,1928年由灵山县改现名,因这一年当地有一禾三穗的喜庆得名;另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相传县城附近稻田中,一株水稻并出三穗故名
岑巩县:1913年思州府直辖地改设思县,1930年改现名,因岑巩山为名,据《岑巩县志》:以城西120里有岑巩山为县治主脉,寻改思县为岑巩县;岑巩侗语意为大山里,又说岑为山,巩为这个山的名称
天柱县: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设县,以城北柱石山(石柱山、石柱岩)石柱擎天得名,据《镇远府志》:在天柱县北十五里有一山,上有石如柱,此天柱所由名也
锦屏县:清雍正五年 (1727) 由铜鼓卫始设锦屏县,因县城东南有锦屏山得名,据《中国地名辞源》因锦屏山得名;道光十二年(1832)撤县改设开泰县锦屏县丞,1913年开泰县移驻锦屏并改现名
剑河县:1912年清江撤厅设县,因县境多为今清水江流域,取其江水清澈之意;1914年因与江苏、江西两省清江县重名改现名,县境清水江古称剑河得名,剑河系苗族语音,为雄俄转音,是苗族古民族名
台江县:1941年改台拱县置,因设县时将丹江县部分并入(1943年划出),据《中国地名辞源》:由台拱县、丹江县各取一字为名;台拱苗语叫taiqog,与汉语相近的字是党宫,相传这里的村民早先是从高城的交宫、南宫等村寨搬迁来的,为了纪念故地,故名
黎平县:1913年由黎平府改设,因四周是低山,中间有田坝,侗语称坪为bin,汉语写作坪,黎平指居住在四周有小山且中间是平坝的地方
榕江县:1913年由古州厅改设,因榕江(溶江、容江、都柳江)而得名,据《中国地名由来词典》:榕江以多榕树得名,以榕树与江水得其名
从江县:明正统七年(1442)福禄永从长官司改设永从县,取永远服从之意;1913年下江厅改下江县,以在榕江下游得名;1941年由永从县、下江县合并,据《中国地名辞源》:各取一字置从江县
雷山县:1943年丹寨县、台江县析置雷山设治局;1949年改设雷山县,以其境内雷公山(黄阳山)得名,苗族人民把雷公坪和雷公山叫 方?、别勒,意为雷公居住的地方,故名;另据《中国地名辞源》:是山苗语名为Fangbhob,fangb意为家乡,hob意为云雾或雷公,意即云雾的家乡,因山上总是雾濛濛的得名
麻江县:元至元年间设麻峡县,明弘治七年(1494)改麻哈州,1913年废州置麻哈县1930年由麻哈县改现名,以清水江支流麻哈江流贯县境得名,另说麻哈、麻峡是木佬人的语言,历史上为其世居地,具体含义有待考证,据传说因安抚司故地东有麻哈湾,南有抵麻,西南有广麻,并有麻喇等寨得名
丹寨县:1913年八寨厅改设八寨县,八寨为苗族语言音译,清雍正八年(1730)建土城于今城东老八寨,因附近的八个寨环绕得名,丹江是苗族语言的音译,汉语写作宰兄或宰相,以人名为地名,清同治十一年(1872)丹江厅迁于此而改丹江;1941年由丹江县、八寨县合并,取二县名各一字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