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名称: 冒天下之大不韪 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éi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冒天下之大不韪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遣责而去干坏事。
[成语出处] 先秦·左丘明《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近义] 冒大不韪
[用法] 动宾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 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解释
? 出处
英汉词典解释
>>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解释[回目录]
拼音:mào tiān xià zhī dà bù wěi
释义:不韪:不是,错误。去干普天下的人都认为不对的事情。指不顾舆论的谴责而去干坏事。
示例:因为发令者敢于公开发此反革命命令,~,必已具有全面破裂和彻底投降的决心。(毛泽东《为皖南事变发表的命令和谈话》)
用法: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做最大错误的事情
出处[回目录]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韪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息侯伐郑,不但留下一个字数最多的汉语成语“ 冒天下之大不韪 ”,而且留下一个最常使用的汉语成语“自不量力”——如今,“不韪”几乎在语言中绝迹了,取而代之的是“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不量力”也有些行文不畅了,取而代之是“自不量力”。“ 冒天下之大不韪 ”与“自不量力”源出《 左传 》,没有“息侯伐郑”这一历史事件,也许汉语世界里就不会有这两个成语,今天的息县街头也不会竖起汉白玉雕刻的息夫人塑像。
息国大败而还,能吓我一跳的,当然不是这两个成语。从“息侯伐郑”能够读出的,也不仅仅是它的失败——从息国敢于征伐春秋初年“小霸”天下的郑国看,息国当时也该是威风八面的;而息国敢“犯五不韪”而伐郑,也未尝不是敢于挑战传统。至于“知息之将亡”、“不量力”等,当是“事后诸葛亮”、“胜者王侯败者贼”惯性思维下的一种解读吧!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60411.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