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为什么汉语里把许多物品都统称"东西"?

为什么汉语里把许多物品都统称"东西"?

分类: 文化/艺术 >> 文学 >> 小说

问题描述:

为什么不叫其他名字?

解析:

1。东西这个词出现在清朝乾隆年间

从前人家把东西叫物事。有一天晚上,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翰林书院,翰林书生因不被赏识,闲得无聊正在打牌赌钱。乾隆很生气,心想你们这些知书达理之人竟然知法犯法,该当何罪!待四人收拾赌具放到一只柳条筐里之后,乾隆进去和他们闲聊。故意问及那柳条筐里是什么。四人十分紧张,一老翰林不慌不忙回答,“盛东西的”。乾隆没听说过这词,就问,盛东西,怎么不盛南北?老翰林说,这可不行,东方甲乙木,西方庚辛金,南方丙丁火,北方壬癸水,所以,只能盛东西不能盛南北,盛南就是盛火,要烧起来的,盛北就是盛水,要漏的。这是五行之道,妇孺皆知。乾隆一听,惊叹不已。回去以后,乾隆召见全体翰林书生,那四个赌钱的翰林一看乾隆就是微服私访者,惊吓不已,连忙下跪,没想到乾隆夸奖了这帮学士,说自己轻慢了国家栋梁之材。宣布“东西”这个词从此可以使用,于是,中国词典里,就有了“东西”一词

2。称物体为“东西”的来由

世界上的一切物体,中国人泛称为“东西”。东,是太阳出来

的地方,西,是太阳落山的地方。用东西两字泛指世间万物不是无缘无故的。

太阳出来了,光亮来到了,万物复苏了,天下躁动开始了。中文与“东”发音相近的字词,大都取于这个意思,运动的“动”音,痛苦的“痛”,咕咚的“咚”等等,大都是由此引发出来。甲骨文的“东”字是会意字,意指太阳从草木顶端露出来的地方。

太阳落山了,黑暗来到了,休息开始了,不再躁动了。中文与“西”发音相近的字词,大都取义于休息、安静的意思。实际上,中国人还保留了最原始的本能反应。如你要制止对方说话而又不被第三方发觉,会用食指挡在嘴边发出的“唏”的声音来。“唏”声,只需齿间轻微的气流震动就可形成,传播距离最小。“唏”是表示不出声,不动作、安静的意思。死亡的“死”、牺牲的“牺”、夕阳的“夕”、潮汐的“汐”不外乎是这个意思。“西”字在甲骨文也是会意字,把口与上下两排牙齿画出来,隐示从齿间挤出“西”声。甲骨文的“西”字也是音、形、义的绝妙揭示。

用“东”指大阳升起来的地方和用“西”指太阳落山的地方是有其原始含义的。

东西是安静与躁动的分界点,是时间的分界点,是光明与黑暗的分界点,是生与死的分界点。世界上一切有声的、无声的;躁动的、静止的;光亮的、黑暗的;有生命的、无生命的总和,不就是普天下的所有物体———东西嘛!(罗清明)